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互联网融合有了实质性进展,一方面体现在大型知名开发企业经过几年摸索,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匹配项目需求有了各自的成功样本;另一方面,是包括京东在内的龙头互联网企业布局十年后终于宣布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在此背景下,RET睿意德与德勤中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榜单。而作为活力城市排头兵的北京和上海,今年与包括广州、深圳等在内的第二梯队城市拉开了难被超越的距离,得益于一线城市人才集中的聚合效应,如今这两大城市已是国内外零售商打开中国市场的品牌孵化地。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和北京的商业化程度都很难被国内其他城市超越,例如快闪店、买手店、明星店、文创书店均以北上最为集中,事实上追赶本身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提到原因,索珊指出:“上海和北京是中国时尚的发生地,经过多年的沉淀在消费市场上已形成规模效应,品牌和消费者双向买单。不仅国外品牌进入内地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新业态、新品牌的孵化和市场化通常也集中在这里。”
此外,随着土地和融资政策的双重收紧,大环境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土地储备、周转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大宗交易活跃,行业聚集度提升。购物中心因资产价值高、退出渠道多而成为了大宗交易的重要标的。一方面,强势商业地产开发商通过收并购扩大市场布局,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区新增土地增加有限的市场预期下,项目交易成为了企业布局市场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入场资本类型更加多元,保险、人民币基金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商业地产资产交易中来。在2016年已披露的购物中心大宗项目交易中,一线和1.5线的购物中心数量占到47%的比例;一、二线的购物中心占比总量达到77%。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