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佛山等地“招拍挂”出现多宗全自持用地后,上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宣布,推出用途为建设“租赁住房”的地块。与之前竞拍房企竞报自持比例至100%不同,上海的这两幅地块在挂牌伊始就明确,全部用于建设租赁住房。这一土地出让模式的最新改变引起广泛关注。
上述两幅租赁住房地块分别位于浦东张江和嘉定新城,所建物业将严格按照“只租不售”模式管理,受让人应在出让年限内(70年)整体持有租赁住房物业并持续出租运营。竞买资格除法人和其他组织外,还放宽到自然人,可以独立申请,也可以联合申请。联合竞买申请的,联合申请各方的投资比例均须大于1%。
从近日挂牌的两宗自持住宅用地来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土地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政府在推出该类土地时的起始楼板价并不高,这也透露出大力培育上海住房租赁市场的信息。在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日益稀缺的当下,设定自持面积,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占用,实际上也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实力门槛,是希望减少房企的竞争,降低地价上涨预期。而实力不济的中小房企无法分得一杯羹,也将被挤出核心城市。所以“只租不售”的形式不失为楼市调控的一种新尝试。未来,租赁型用地比例很可能进一步提升。
推出租赁用地,政府的初衷肯定是希望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但需要明确的是,未来租赁住宅的主体更多还是在居民端,而不是在政府供应端。可能90%的租赁住房供给还是要通过盘活现有居民的房产来实现,而不能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推出纯租赁地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