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去库存任务重的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具体而言,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照此标准,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南京为代表的大多数热点城市,千讯咨询发布《中国住宅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都应加大宅地供应力度,而厦门、贵阳、哈尔滨等城市需要减少宅地供应,深圳则可以维持现状,70城中没有城市需要停止供应。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提出土地供应的分类调控目标,是近期土地政策的首创,和3月中旬开始对需求端的管控,是双管齐下的“组合拳”。通过和各地的去库存周期、房价等指标进行挂钩,使得供地的计划更具有合理性。虽然分类调控住宅用地供应的思路受到认可,但如何落地成为关键。
要实现土地供应的分类调控目标,有两大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其资源、政策等多方面限制导致的土地紧张问题如何解决。比如北京、上海,其规划中的建设用地规模都将处于减少态势。其次,热点城市增加土地供应后,一旦增加的供应量没有达到引起质变的程度、或者没有做好相应的政策储备,在当前市场热度下,高价地出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高价地将热度从土地市场传导到商品住宅市场,对当前房地产调控形势,可能会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