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托住了下坠GDP 房地产风险上升

2016-11-15 01:15阅读:70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跷跷板”效应最显著,就是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上证综指从2400点上涨到5200点,累计涨幅为116%。但是,2014年5月开始,百城房价连续12个月下跌,一直持续到2015年4月份。楼市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之所以显著,一方面在于人口红利减退、楼市供求关系转向平衡,局部甚至供大于求,楼市长周期内呈现下行趋势;另一方面,楼市繁荣和土地财政下,投资拉动模式难改,债务风险甚嚣尘上,管理层决意降低楼市依赖。此外,新一届政府执政以后,锐意进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新兴产业成为金融(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战略重点,股市估值中枢上移。

首先,“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楼市托底经济,让投资和GDP增速不致过快下行,为经济转型和新动力成长腾出时间,中期内这一功能不会退出。当楼市发挥托底功能时,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差,而楼市托底或加重楼市供大于求的矛盾,或加重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预期。由此,股市估值中枢就会受到压制。

其次,一旦经济企稳,出于防风险、促转型的考虑,管理层就会有意识地压制楼市。事实上,这一轮楼市调控就是在经济企稳回升,年度经济增长托底目标完成无虞的背景下出炉的。楼市被调控时,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本币贬值的预期缓减,表外资产收益率降低,股市基本面开始修复。同时,前期楼市托底“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的效应滞后显现,边际效应逐步放大,从而对股市见底回升,在风险偏好、上市公司业绩和行业基本面上形成支撑。

由此,未来股市和楼市的跷跷板效应将会强化。在本轮经济企稳回升上,楼市回暖并支撑基建发力、PPP大规模落地,可谓最大“功臣”。但是,人口红利和城市化减速,楼市整体供求平衡、局部失衡的背景下,政策激励下的楼市,呈现出区域分化和资产配置两大特征,即少数热点城市楼市火爆,资产配置需求上升,而600多个非热点城市无谓补库存,继续深陷库存泥潭。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