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共招拍挂成交9宗含住宅(住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性质的土地。除两宗为棚户区改造专项用地外,商业性住宅用地的成交数量仅为7宗。也即,今年北京宅地成交的节奏为“每月一宗”。从区位分布来看,这7宗土地仅有一宗位于“城六区”的朝阳区,其余分布在大兴、昌平、门头沟、顺义、延庆等远郊区县。
这7宗土地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4.6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土地交易宗数和交易体量都创下历史新低。与北京市房价不断上涨的现实相比,这样的供应规模显得太小。这样的供地节奏符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
上述《纲要》提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要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与“十二五”期间的3650平方公里相比,减少了23.3%。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在于,“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因此,北京新增土地供应的减少将不可避免,这将会影响到房地产用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