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宁苏遵循“3·25”沪深调控思路,以房屋拥有套数、贷款记录等情况,制定实施不同的贷款首付政策,意在保护首套住房需求,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控制投资投机需求。其次,“宁苏版调控”开宗明义,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施调控的出发点,并将土地(土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应置于最前面,这与过去“10年9调”时期先强调“需求端”控制完全不同。比如苏州市提出,今后三年市区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每年确定为400公顷左右,这不失为引导市场预期的良策。
进一步来说,如果能明确未来每季度土地投放规模的话,抢地和“地王”横行的局面将会大大改观。当然,“三分计划、七分落实”。2012-2015年,合肥住宅供地建面分别为570万、364万、350万和283万平方米,逐年下滑;2015年,南京新房成交面积和金额增长48%和63%,创2009年以来最高增幅,但供地面积却下降37%;2015年,苏州新房成交面积和金额分别增长52%和65%,达历史峰值,但供地下降34%,创5年来新低。因此,在笔者看来,土地储备一定要列入考核计划,生地可探索“先出让,再平整”。
事实上,庐宁苏并不存在新增土地供应的“天花板”,关键要在土地开发和储备上引入PPP、一二级联动等市场化模式,减轻政府支出压力,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同时,土地出让和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之间,要形成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机制。可惜,三地文件中并无此类机制和措施,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完成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