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复兴的标志是恢复理性

2009-03-02 09:13阅读:117

作者 : 千讯   来源 / 北京商报(北京)

字号

十大振兴规划上周出齐,如您所知,比入选的十个产业吵吵得都厉害的房地产业最终没能进去,于是上周末,咱们就听到了一批表达“痛心”、“遗憾”、“惋惜”的声音。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博客)就说,“看到振兴规划纷纷亮相,心情沉重了很久,怎么没有通灵宝玉——房地产啊”!“中国经济不能靠内需,内需15到20年起不来,对内还得靠房地产”。“房地产没有列入十大振兴规划,中国经济短期复苏难矣”!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博客)则表示,“中国经济复兴的惟一标志是房地产的复兴”。

不管房地产能不能通灵,至少上述二位所谓“通灵宝玉”、所谓“惟一”、所谓“中国经济短期复苏难矣”的绝对化论调又再次激起了铺天盖地的“板砖”袭击——和过去的N次混战一样:专家“放炮”,又不讲出什么过硬的道理。大家“炮轰”,马上升级为道德攻击。

房地产业到底需不需要振兴?从大多数城市依然高企的房价来看,不需要振兴。从大多数城市依然低迷的交易量来看,需要振兴。从一片片黑灯瞎火的空置房来看,不需要振兴。从一群群等着房住的市民来看,需要振兴。只是,被高房价吓怕了、神经绷紧了的百姓无法接受这个词:“振兴”——成思危的“泄密”到“辟谣”一下子就帮决策层试出了世道人心。而房地产业规划的重点其实也不在有没有“振兴”,而在后面那个定语——“中长期”——这个规划做的是十年八年的考虑,“政策市”的短期刺激已经不得不向新一轮房改的大方向转移。如果说,“中国经济复兴的标志是房地产的复兴”,那么“房地产复兴的标志是恢复理性”——开发商理性,不再故作惊人之语;专家理性,不再披着托市外衣;媒体理性,不再为“雷语”浪费版面;公众理性,不再只靠骂一骂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房地产振兴不能再靠某些人的嘴皮,从“银行先死论”到“倒闭潮”到“楼市交易量再上不去保8危矣”,充满了太过直白的利益诉求和要死要活的威胁气息;房地产振兴不能再靠政策刺激,从赌“振兴”到赌“两会”,爆炒三五个月的利好只是麻痹自己的神经;房地产振兴不能再靠银行的大把资金,实际上,现在依靠信贷猛增、简单地给房地产业注入资金,只会将房子的空置率和银行的呆坏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房地产需要的是长期调整而不是短期复兴。所谓长期调整,一就是赚钱的商品房和不那么赚钱的保障房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比例——虽然某些人士说保障房“条件极苛刻,中奖率极低”,但很显然,在眼下以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规模建设保障房(或者大规模便宜收购成品房作为保障房),将是不少城市、尤其是那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缓解商品房市场低迷、房地产发展减速、土地卖不出去困境,同时又满足市民需求、稳定大众情绪的有力武器。

而调整之二则是地方政府在卖地和保民生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比例——众所周知,房价降不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地价的问题。正如学者所言,房价成本难公开,真正阻力在地方政府而非开发商,因为建筑成本、配套设施成本相对透明,最不透明、最降不下去的是与政府相关的环节,比如政府转让土地的实际价格、征收的各种税费、权力寻租成本等等,公布成本等于告诉公众政府从中谋取了多少利润,很容易导致公众把对房价上涨的不满转移到政府身上。而在漫长的房地产调整期,房价不再暴涨、也难动不动就出个“地王”,拉动内需也不能容忍所有人家把钱二三十年套牢在房子上,卖地财政势必做出改良。

口水跟泡沫齐飞是房地产业曾经的标志,而下一站的标志将是少有“炮”响的理性。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