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1月中国土地市场交易
行情分析》报告显示,1月份,全国6大区域60个城市土地推出面积23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47%。对此,不少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土地成交的下降,未来存在房价上涨的可能。
1月土地交易冷清
该报告显示,一线城市1月土地供应量出现萎缩,环比大幅下滑。其中,广州1月没有土地推出,而2008年12月推出30万平方米土地;北京1月推出约1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6%;深圳推出5.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0%;上海推出14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
在成交量方面,1月份,全国6大区域6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招拍挂土地254宗,同比下降53%,成交土地面积8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底价成交。仅在上海市,1月份的流标土地多达150多宗。
报告指出,即使将春节长假的因素考虑进去,将1月成交量乘以3/4再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60%。而在2008年的1月,仅北京、上海住宅地块成交面积就分别达到299.2万平方米、203.5万平方米,比今年1月全国成交量的一半还多。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1月监测数据还显示,一线城市中,北京共成交24宗地块,全部为工业用地;上海成交28宗地块,25宗为工业用地;广州共成交3宗地块,全部为工业用地。
“现在是拿地好时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回建强表示,可以预见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土地成交量将会逐年减少,且非住宅用地将继续成为成交的主流。他认为,现在是拿地的好时机,“如果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却依然被当前土地市场的形势蒙蔽,也选择保留资金、躲避冬天,这就有些短视了。”
根据中原地产中国研究院调查报告,沪、穗、深、津四地1月份的土地成交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了50%以上。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成交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的价格,而是房企的资金链和已有土地储备的问题。
阳光100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表示,目前的土地交易如此清淡主要是因为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一是楼市量价齐跌,为谨慎起见,企业进行土地储备的意愿不强。二是土地不允许贷款,因此房企基本都是靠融资来拍地,而目前股市融资已经不可能,其他的融资渠道也很受限制。
实际上,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二线城市今年初以来陆续出台措施鼓励土地交易。天津市为吸引外商企业投资天津土地交易,规定境外投资者可通过用地预申请方式参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境外投资者可以将外币汇入天津土地交易中心的外币保证金账户作为预申请保证金。北京市、南京市不仅允许企业延期支付土地出让金,并可酌情调整项目的开竣工时限。上海市在发给开发商的推介资料上第一次主动询问开发商所能接受的价格。
房价或现报复性上涨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土地成交量持续低迷为未来的房价反弹埋下了一颗炸弹。陈云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由于楼盘项目的开发周期最短也要一两年,一旦经济未来两年内开始恢复高速增长,消费者信心开始恢复,目前如此清淡的成交量势必会减少未来的房屋供应,从而有可能导致房价报复性上涨。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则认为,如果单看2008年及今年1月份的土地成交量,房屋供应未来两年内肯定会受影响,但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在2008年之前大量储存土地,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量足够维持其开发好几年;再加上目前房屋的库存仍然较高,因此很难说房价未来会报复性上涨。
保利地产(行情 股吧)近日提交的2008年年报(专题解读)显示,公司土地储备和存货增长速度快于销售增长。中原地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富力、合生、金地、万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过去几年发展太快、积存的土地和开发的房子过多的情况。
陈云峰表示,现有的推测都是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作出的,一旦经济复苏,目前的库存的消化速度会比现在计算的要快得多,再次出现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况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