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的“中国钼都”金堆镇,它存在于工人们开采出来的灰黑色矿石里;在金钼集团的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硬而坚韧;经过进一步加工,在你的手机屏幕上,也有了它的身影……作为一种稀有金属,钼及其合金在冶金、化工、环保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用途广泛,是国民经济中一种重要的原料和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一直备受世界关注。
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钼业生产基地——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钼集团”)。笔者近期在这里采访看到,通过不断加大技改和环保投入,这里的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恢复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钼都”正在不断加快研发步伐,加紧调整结构,寻求新的突破。
群山包围中,长约2160米、宽约1200米、深约160米的巨大采矿坑内,繁忙的挖掘机在像层层梯田一样的工作面上作业,一辆辆运输车在采矿坑内盘山道上奔忙,场面甚为壮观……这是笔者近期在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露天钼矿开采现场看到的景象。华州区金堆镇,这里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古时金堆镇又称金斗,因唐朝时当地向官府日进“斗”金而得名。此后,因钼资源丰富,这里被称为“中国钼都”。
为完善产业链布局,这里先后还引进了一大批用于采选冶、钼化工和钼金属深加工的先进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钼炉料、化工产品、金属产品等钼的后端加工产品产业链。此后,这里钼产业迅速发展:1983年,百花岭选矿厂建成投产;1989年制出第一袋钼酸铵;1991年焙烧出第一罐氧化钼;1994年还原出第一舟钼粉……金钼集团董事长程方方介绍,2008年,公司将整个钼产业板块打包,成立了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上海A股市场融资89亿元,募集资金规模超过此前陕西全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总和。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钼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目前金钼集团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钼矿山、钼选矿厂和冶炼厂。在资源占有量上,金钼集团拥有钼资源储量约140万吨,占全国的18%,占全球的8.8%,按当前生产规模还可开采60年以上。在产能上,金钼集团2018年钼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在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自由港公司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
经过60年高速发展后,金钼集团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复绿青山和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之上。“这是企业的责任,更是长久发展赖以生存的根基。”程方方说。为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近年来金钼集团不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自2005年开始,先后投资1.6亿余元用于生态恢复治理,并计划继续投资6000余万元对露天采场、排土场及尾矿库区域继续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但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包括其所在公司在内,选矿工艺仍待进一步提升。“尽管选矿工艺近年来突飞猛进,碎磨工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现有的采选技术仍不能适应当前技术进步、采选工艺衔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要求,亟须进行采选技术升级。”金钼股份矿冶分公司百花岭选矿厂厂长段志毅说。
究其原因,钼行业从业者表示,主要在于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薄弱,由此导致钼的精深加工与国外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差异化终端需求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精尖的钼金属产品还需依赖进口。为此,金钼集团正在倾心于研发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先后在集团成立,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我国钼工业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初级产品到深加工产品的转变。程方方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挤压,我国钼产业集中度和初级产品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过去全国300余家钼矿山企业仅剩20余家,集中度大幅提高。但受制于技术进步,我国矿山采选技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从业者表示,目前我国钼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市场话语权、定价权不足;另一方面是行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作为龙头企业,金钼集团主业板块近十年来长期微利或亏损,直到去年才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据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钼产量为26.5万吨,中国钼产量为9.2万吨,占比高达34.7%;全球钼消费量为24.9万吨,中国钼消费量为8.6万吨,占比达到34.5%。“尽管具有高产量和高消费量,但由于我国以原生钼矿为主,而国外以副产钼矿为主,副产钼矿本身成本就低,因此我国存在较大的成本劣势,造成钼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再加上国内钢铁行业采用集中招标,低价格购买方式进行采购,严重压缩了钼冶炼企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程方方说。
此外,我国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没有钼资源外,各省、自治区均有资源赋存,受地方经济发展利益驱动和钼行业投资门槛及技术门槛过低的影响,尽管钼产业经过了一轮淘汰集中过程,但整个行业呈现产品低端化、同质化情况,行业竞争激烈。
对此,相关从业人员建议,一方面,应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行业龙头地位,进行钼资源、加工等方面的整合,促进建设国家级的钼企业集团,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开展差异化产品战略,对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实施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与钼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促进钼行业深度转型进一步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