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部署会,据悉,本市将修订完成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而在此次预警修订中,将考虑到北京南北污染差异,增加分区响应。另据介绍,今年截至2月28日,全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5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1.1%。
南部PM2.5浓度接近爆表,北部却仅处在中度污染水平,在两种污染程度之下,却同时实施一样的重污染应急预警级别。这种情形,今后在北京或将不再出现。遇重污染南北空气质量相差两个等级。
受地理、排放等因素影响,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一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013年底,在经历了对全市35个监测子站一年的完整监测后,北京首次获得了PM2.5的年均浓度值,89.5微克/立方米,但这不代表着北京的每个区域都是这个浓度水平。
当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PM2.5浓度南北差异明显,京东北密云水库和京西北八达岭两个站点,是全市PM2.5浓度的最低值,为每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而京西南琉璃河、京东南永乐店、京南榆垡三个站点,PM2.5浓度达到110至120微克/立方米,南北污染PM2.5浓度相差一倍左右。
这种差异一直存在。2015年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北京PM2.5年均浓度依然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京西南区域站浓度最高111.4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站浓度最低53.2微克/立方米,相差一倍以上。
全年平均浓度差异如此,遇重污染时,南北的空气质量等级常常相距两级以上。以去年12月18日北京第二次启动“红警”的重污染过程为例。受不利扩散条件及区域传输影响,12月18日凌晨,北京南部地区达五级重度污染,但城区和北部在18日白天基本还是“蓝天白云”,空气质量维持在优良水平。18日夜间开始,逆温增强,受偏南风输送影响,城区PM2.5浓度开始抬升。19日白天,北京“红警”启动,但北部此时仍在3级轻度污染水平,城区为4级中度污染,南部为5级重度污染,南北PM2.5浓度相差两个等级。19日夜间到20日上午,南部跌入6级严重污染,城区5级重度,北部仅为4级中度污染,南北空气质量依旧相差两个等级。
统一分级视污染程度增加分区响应
如何解决在南北浓度差异巨大,却处在同一级别的预警响应之下的矛盾?
今年2月初,环保部会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函,要求从即日起到3月31日,京津冀“核心区”6市,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率先试行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此举被视为京津冀联防联控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此标准,京津冀6市空气重污染预警统一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并分别对应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级响应,启动某一级别的预警,就要通过控制措施实现相应比例的减排量。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表示,尽管6市统一了预警分级,统一了响应级别,也统一了同一响应级别的减排比例,但是6省市为实现减排而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却“不能相同”,要视各地的经济社会状况、产业结构特点,由各地定。另外,预警启动的时间、级别也要根据各自的污染程度,依照规范启动。
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李翔表示,目前,本市正在修订北京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响应措施,其中将充分考虑北京空气重污染的南北差异的现实,增加分区响应原则。
“也就是说,今后重污染应急措施在执行时会更加精细化,如果在同一时段存在北部空气质量较好,南部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南部、北部可能会启动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不同的应急减排措施。”李翔表示。
空气监测站点预计增一倍
据北京市环保部门透露,北京将在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基础上,建设四个子网络、一个移动系统组成的“4+1”多功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预计今年全市空气监测站点将增加约一倍,达到60-70个,新建站点目前已完成选址。另外,将选择条件适宜的学校增设监测站点。
市环保局表示,现有监测网络在站点数量、覆盖范围和监测项目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须进行网络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拓展。为此,市环保局研究编制了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升级方案,目前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
市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将新增30多个监测站点,届时全市监测点总数将达60至70个,数量增加约一倍,不仅监测站点类型增加,在分布上,山区、农村等地也将增加监测点,以完善监测网络。
据介绍,新增监测站点的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部分站房已开始建设,监测设备已采买,部分设备验收、后续工作相关部门将积极开展。北京市环保局表示,新的监测网络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子站数量将大幅增加,位置布局将更加合理,监测项目将更加完备,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客观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分析主要污染源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