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中海油发布新一年战略展望时,决定调低资本开支和产量目标。作为国内最大的海上石油(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及天然气生产商,这是该公司自1999年上市以来首次调降产量目标。中海油也是全球首先明确宣布减产的石油巨头之一。
比惨淡业绩更让人揪心的,还有噩梦不断的尼克森项目。1月15日,中海油旗下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发生爆炸,而在2015年7月,尼克森就发生了近十年来北美地区最大的陆上原油泄漏事故。
低油价的新常态下,2016年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资本支出原则,即:审慎投资决策;关注现金流;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和资本配置。而对于尼克森最新发生的爆炸事故进展情况,中海油仅仅表示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减产御寒?
眼下的油价对任何一家油气巨头而言,都是一场灾难。国际油价近期一度跌破28美元,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
2016年,中海油计划将资本支出从2015年的675亿元人民币缩减至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化支出分别约占19%、64%和13%。这一数字比2014年的1070亿元低44%。这也是中海油连续第三年缩减资本开支。
与资本开支缩减相随的是,2016年,中海油首次下调净产量目标,由2015年的495百万桶油当量,降低至470~485百万桶油当量,相当于缩减了10%左右的产量。对于产量缩减的集中区域,中海油方面表示,生产石油调整井的数量将相对减少;天然气气田产量、产能的完全释放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寒冬之下,几乎所有的油企都在收缩战线,尤其是一些投资大的风险勘探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不得不部分或全部停止。”一位油田机关人士表示,但中海油缩减降幅之大令人担忧。
国际油价下跌以来,中海油损失惨重。中海油2015年三季报显示,当期未经审计的油气销售收入约362.5亿元,同比下降32.3%。
2015年年底,中海油报告第一次把生产成本公之于众,从数据可以看出,中海油的2013年主要成本峰值是45.02美元,随后缓慢下滑,2015年中海油主要成本约为41.24美元/桶。
“各个区块开采成本不一,41.24美元应该是包含了勘探、开采、运输、税费等在内的平均成本。”上述油田人士表示,尽管中海油很多的数据都没有对外公开,导致外界无法详细推算这个公布成本是否准确或有保留,但总体看,产量越大,亏损越多,却是不争事实。
如按照中海油公布的上述成本进行计算,2015年11月当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桶时,该公司油气生产就已经事实亏损。而低于30美元的国际油价,意味中海油每桶油亏损超过10美元。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称,缩减举措“利大于弊”:首先缩减产量有利于规避开采环节亏损;其次,国内石油行业近年来供应过剩情况严重,因此削减原料产量,有利于中海油中下游环节能更多掌握主动权,也有利于其有更多精力布局终端环节。
噩梦尼克森
产量和资本开支计划缩减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中海油旗下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噩梦不断,而这曾经是中海油的骄傲。
2016年1月15日,尼克森公司发生爆炸,导致在加氢裂化单元一处压缩机旁重新安装阀门的两名维修工人1人当场死亡,1人严重烧伤,送医后情况危殆。1月16日,尼克森公司首席执行官方智称,这是该公司最黑暗的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爆炸的尼克森长湖油砂项目,在2015年7月还曾发生新建管线破裂事故,在加拿大北阿尔伯塔地区泄漏原油500万升,被称为北美30年来最严重的陆上漏油事件,面临巨额索赔。
中海油尼克森项目可谓噩梦不断。“尼克森项目持续曝出事故,说明尼克森管理正面临很大问题。”上述油田人士表示。
自2000年开始,以中海油为代表的 中国石油 公司就频频在海外攻城略地,收购海外油气资产。而最高潮正是2013年中海油溢价61%以近200亿美元总成本收购加拿大尼克森项目,至今仍稳坐中企最大海外并购宝座。
2013年完成对尼克森的并购时,就有业内人士预言,中海油高价豪赌尼克森,未来风险巨大。2013年收购时,布伦特原油价格接近110美元,但如今,不足30美元。
“我当时就明确反对这项收购,收购成本过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油价趋势判断,油价不可能一直维持百元高位。”中海油一位前高管称,但当时公司领导并没有采纳。
现在,中海油正在为此前高油价下的投资冲动埋单。
事实上,中海油在2013年收购尼克森之后,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作业费用都有明显上升。2012年生产成本为35.73美元/桶,2013年上升到45.02美元/桶,作业费用则从2012年的10.44美元/桶攀升至12.25美元/桶。
“加拿大油砂的平均开采成本60~70美元/桶,在当时收购时是划算的,近60亿桶的油砂开采潜力也具有战略意义,但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中海油尼克森项目已经大半处于停工或者暂停工状态。”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处长潘继平表示。
不过,若其尼克森长湖油砂项目在事故后继续暂停生产,中海油有机会借此进一步削减产量目标。
将裁员求生
油价在过去一年多经历了极具戏剧性的变化:2014年6月,布伦特原油触及当年高点114.81美元,此后一路暴跌,2016年1月25日,布伦特油价已跌至30.5美元,跌去七成多。
“全球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欧佩克打破产出配额限制,伊朗经济制裁解禁,俄罗斯、美国等油气产量维持高位……所有这些因素对原油而言,都构成重大利空。”高承莎认为,2016年国际原油整体或将呈现温和螺旋式回升走势,但上涨空间整体或在30美元以内。
各大机构的预测也不乐观: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集团和美银美林的预测结果大致相同——20美元。渣打银行则将油价预期下调至10美元。
基于此,多家机构纷纷调低中海油业绩预期,如美银美林称中海油正处于最脆弱时期,2016年现金收入收缩,负债比率及股息仍然受压,评级由“买入”降至“跑输大市”,目标价由9.1元下调至6元。
2016年1月19日的中海油2016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发布会上,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坦承,目前市场预期原油价格在2016年还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油气行业面临较大挑战,如果假定全年油价低于30美元/桶,那公司就会非常困难。
此外,新年伊始,中海油就颁布施行《关于健全人员退出机制的指导意见》,率先开启石油行业用工的改革新举措,旨在应对低油价,降低用工成本。
“中石油、中石化员工都在百万以上,中海油因为年轻,现有员工人数不足十万,是三桶油中社会负担最轻的。”上述油田人士表示,而且石油央企因为要承担社会责任,对裁员一直都是慎之又慎的,中海油此时宣布人员缩减机制说明公司的业绩压力已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