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较2014年回落了3.3个百分点,增速为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
尽管用电量下降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疲软,不过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措施正在发生作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增速较2014年回升了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增速较2014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5%,增速较2014年回升了1.1个百分点。
其中,产能过剩矛盾相对突出的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1%、3.3%、4.7%和7.5%,相应电力(电力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需求明显下降。2015年前三个季度,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
在电力消费放缓的情况下,用电结构也比较合理。按照中电联的数据,第二产业用电比重由2011年的75%下降到2014年的73.6%。2015年前三个季度进一步降低1.3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
用电量数据勾勒一组转型进行时曲线的时候,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数据是:综合各类机组发电利用小时等多方数据来看,“十三五”期间,用电量下滑,火电机组过剩将成为电力行业的“新常态”。
电力过剩在2015年已经是不断被提出并讨论的问题。在去年底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介绍,预计2015年国家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煤,同比增长0.9%,是1998年以来最低增速,能源消费换挡减速趋势明显。
火电项目新增规模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煤炭产业的严重过剩,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又不足。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国内各类煤矿产能相加已经超过50亿吨,而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仅为35.1亿吨,价格大幅下跌。这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一路走低,如今,煤炭价格从2009年的每吨1000元跌至2015年每吨不到400元。即便如此,国内煤企宁愿打价格战也不愿意减产,陷入了亏损的恶性循环。报道称,去年煤炭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超八成。
资料显示,去年3月,环保部将火电站、热电站、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在审批权下放的最后阶段,公示了一批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决定,其中,对山西中煤平朔、华润电力 低热值煤发电新建项目不予批准。然而等到7月,山西省环保厅却批准了这两个项目,并且在这之后的三个月里批准了21个同类低热煤发电新建项目。而在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前,环保部2013年全年审批火电项目为41个。
如此“大跃进”自然带来了火电机组的严重过剩。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时间仅为3916小时,同比减少355小时,而2004~2014年同期,这一数值的平均水平是4766小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但去年新增的火电装机容量却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去年的一次公开发言中称,“中国应尽快停建、缓建火电。特别是近三年,可以说一个不建都没有问题。”
相比较之下,2015年可再生能源弃风、弃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15年“三北”地区乃至全国弃风、弃光加剧,新能源企业最高限电达79%。
由于“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相对于本地用电量装机过剩,外送通道狭窄。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电力装机约为4531万千瓦,最大用电负荷仅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是用电负荷的3.42倍,电力极其富余!再看新能源:甘肃新能源装机1784万千瓦(风电1202万千瓦),已经超过最大负荷484万千瓦。换句话说,即使甘肃火电机组全部关停,甘肃仍然会有弃风、弃光。
在当地电力需求不足能源装机又发展迅猛的情况下,如果想避免弃风、弃光,其实只有一条路: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将新能源电力送出“三北”之外的中东部消纳。而目前,“三北”地区只有新疆拥有送往中东部的大容量输电通道,其他省份,要么没有,要么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