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将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民用海洋核动力船舶。核动力是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而得到动力。这种动力之强大和持久,使得其他动力在其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将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民用海洋核动力船舶。核动力是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而得到动力(动力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这种动力之强大和持久,使得其他动力在其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中船重工最新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该公司申报的国家能源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这为实现中国海洋核动力平台“零”的突破奠定基础。
“这是个研究性质的项目。”一位对项目有了解的核动力研究人员说。
国内尚无先例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
官方资料显示,海洋核动力平台属国内首创,平台技术可填补中国在民用核动力船舶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根据湖北省发改委官网此前发布的消息,早在2014年,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就挂牌成立了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从而成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机构。该研发中心由位于湖北的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发起,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等单位共同组建。
在2014年曾援用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所长杨金成的话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就利用其成熟的核动力舰船技术,开展民用核动力船舶的研究,分别建造了多艘核动力商船和核动力破冰船。目前,俄罗斯拟建造8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其滨海城市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工程等提供能源。
报道说,中国核动力平台的研发已有近50年历史,虽然已拥有多艘核动力舰船,但民用核动力船舶建造尚无先例。
核动力的一大属性是“强大和持久”。美国人曾在半个世纪前做过一个狂野的试验——把核动力用到宇宙飞船身上。理论上,一艘配备核动力的超级飞船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1/10。这个狂野的试验因为会实际应用中危及人类的生命而被叫停。
国外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了核动力民用船舶
相对于传统的潜艇,核动力潜艇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可以持续高达数月。通过核裂变,反应堆释放出来的高压蒸汽直接推动汽轮机带动螺旋桨来推动航船前进。
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于1954年开始服役,并在1958年完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实在令人想不都敢的壮举——在北极和极地冰盖下面穿行了1400英里。除了某些时刻被困在巨大冰盖和浅层海底之间外,它的行程基本没有中断。当它返回美国时,“鹦鹉螺号”当舰长被邀请进了白宫。
也是在1954年,前苏联制造出了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这艘命名为“列宁号”的核动力破冰船的动力心脏是一个压水式核反应堆。如果核动力破冰船带上10千克铀,就相当于带上25000吨标准煤。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可发现,俄罗斯迄今至少共建成了9艘这样的破冰船。
俄罗斯2013年11月5日举行了北极号的开工仪式,其造价估计将达到60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112亿元。它将安装两个新一代核反应堆,可破三米厚的冰层。按照设计,无论是北冰洋的浅水区还是深水区,北极号将都能畅通无阻。它能保障载重达10万吨的船只通行,延长俄罗斯“北方航道”的运输期限,甚至实现全年通航的目标。
中国急需发展
2014年3月17日,中核集团公布的一则名为“中核集团积极推动破冰船项目研发”的消息称,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极地考察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破冰船作为极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发展。中核集团将全力以赴推动破冰船研发项目。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重工七一九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两种技术方案。一种为浮动式核电站,即将核电站布置于浮动式平台上;另一种为可潜式核电站,除满足浮动式核电站性能要求外,还可满足在恶劣海况下,平台下潜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才打造出自己的核动力船舶?用核动力破冰船的例子来说,有关专家曾分析,破冰船本身的结构与潜艇和航母都不一样,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很断定。
国家发改委在复函中同意中船重工设立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时表示,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支持中船重工申报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列为国家能源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还“请中船重工集团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动力技术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业化水平和民用核电技术要求……尽早实现我国海洋核动力平台‘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