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7时左右,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城瑞兴)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泄漏,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据官方通报,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发生时,酒学锋是参与救援的人员之一。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酒学锋得以幸运地从事故池中安全脱身。
虽然事故详细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但根据了解发现,阳城瑞兴一直存在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生产工艺落后等重大问题;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淘汰落后工艺态度“暧昧”,久拖不决。
阳城瑞兴主要以焦炭(焦炭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硫黄为原料,采用间歇焦炭法工艺生产二硫化碳。其产品广泛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等,也用作溶剂。
5月18日,在现场,当地环保部门人员正在对厂区及敏感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大概早上6点半左右,我正在清理炉渣,突然听到其他组出事了,就急忙赶过去,看到冷却池中已经有四个人倒了,我也没多想,就闭着气进去救人了,不到一分钟,我也憋不住了,就到冷却池外边换气,吸了一两口之后就感觉意识不清楚了,现场其他人员把我抬到通风地方,过了几十分钟我清醒了过来,后来听说中毒死了好几个。”酒学锋描述其当时救人的情形。
据酒学锋介绍,他在阳城瑞兴工作时间较长,深知发生泄漏的气体有毒性。“平时厂里也进行过培训,发放的有那种手掌大小的面罩,但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只想着救人要紧,就是戴上厂里配发的普通防毒面罩也没有用。”酒学锋称。
有业内高级工程师称,处置类似阳城瑞兴发生的气体泄漏事故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以达到与现场气体隔离的效果。普通的活性炭面罩只是在低浓度、短时间内起到防护作用。
而据到达现场的一位当地政府官员透露,当时救援时发现阳城瑞兴只有一个空气呼吸器,并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质问工人为什么不用?工人回答称储气罐中没有气。
“配备一台空气呼吸器肯定不行,而且平时要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正规企业经常要进行演练、设计模拟事故进行处置训练,一旦发生事故,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处置。”上述高级工程师称,“阳城瑞兴所犯的都是低级错误,主要问题是经验缺乏、管理混乱。‘土小’企业从工艺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施工等环节都不是很规范,加之平时安全教育差、生产管理乱,没有相应的制度及人员。”
5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通报称,据初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二硫化碳冷却池内冷却管泄漏,1名操作人员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证、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进行堵漏作业,造成中毒,其他13人连续盲目施救,致使事故伤亡扩大。
那么,除了企业自身原因,作为主管安全生产的当地监管部门又是如何行使日常监督的?对此,阳城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婉拒了要求。
据阳城瑞兴厂区直线距离约1公里的阳城县蟒河镇石臼村多位村民反映,阳城瑞兴生产时,常年对空排放刺鼻臭气。特别是阴雨天,气味更加明显,有人闻到后产生恶心呕吐的现象。
对于村民的说法,阳城县环保局有关人员坦承:“确实存在无组织的废气排放问题,但都是达标排放,环保部门也经常进行日常检查,企业按要求建设有除尘、尾气回收装置。其主要环保设施为对尾气进行回收并循环利用的克劳斯炉。”
不过,上述高级工程师认为,对类似阳城瑞兴此类采用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的企业来说,其生产工艺决定了只能用简易的克劳斯炉对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其回收率最多达到75%,仍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对外排放。
另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介绍,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工艺污染主要存在于加料、尾气、废渣等环节,间歇焦炭法每天加料2~3次,每次加料要打开炉盖大概半个小时,开盖后二硫化碳、硫化氢、硫黄蒸气随之排出,遇到空气后立即着火,排出的含硫可燃物燃烧成二氧化硫直接对空排放。
由于传统焦炭法冷却设备简单,二硫化碳由气体转化为液体的转化率低,导致通过排放的废气中二硫化碳含量很高。另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反应产物硫化氢、羰基硫,在较高温度下都不会冷凝,而是随废气排出,直接在烟道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
此外,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还会产生大量的炉渣等固废污染,而炉渣细孔中也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残留气体。
据了解,二硫化碳生产分为两种工艺,一种是污染大的间歇焦炭法,一种是无污染的天然气法。
“吊诡的是,这个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在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工艺也在中国。而落后的焦炭法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能满足用户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焦炭法工艺带来的污染以及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这也是国家淘汰此种工艺的初衷。
资料显示,2013年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布《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要求截至2015年4月30日,淘汰间歇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
事实上,在淘汰大限将至之时,中国无机盐协会二硫化碳行业分会还针对落后的二硫化碳生产企业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发现,焦炭生产法与天然气法确实存在很大差别,这让我们感觉到传统的焦炭法企业不应该再生产了。”该分会秘书长陈国富表示,“但受投资小、成本低等利益驱使,仍有企业采用落后的焦炭法,进而诱发了本次事故。”
地方监管混乱
据了解,阳城曾经是二硫化碳生产大县,一度有数百家此类企业。2009年左右,该县针对二硫化碳生产企业散、小的状况,进行集约经营,规划建设7个园区,之后正式投入运营的为5个。
整合后,阳城二硫化碳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据当地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整合并不彻底,很多企业对外共用一个营业执照,一个法人,办理相关生产手续也是以一个整体申报。而在企业内部,各个老板仍“各自为政,独立经营”。以本次出事的阳城瑞兴为例,厂区被分为一车间(一期)、二车间(二期),车间又被划分为不同的班组,分别由四个老板独自经营。此次事故就是其中一个班组,老板也在参与事故救援过程中中毒身亡。
与阳城瑞兴内部架构类似的还有马坡青青化工厂、长通化工、恒利化工、煜杰化工等企业。
据中国无机盐协会二硫化碳行业分会统计,截至5月14日,全国仍有10多家焦炭法二硫化碳企业在开工生产,产能大概10多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0%,主要集中在山西晋城、陵川、河北、新疆等地。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委办提出要求,各地区要组织对二硫化碳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列入淘汰目录的,要坚决淘汰并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要督促辖区内有关企业对未经正规设计的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开展安全设计诊断,凡是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责令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