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以来,虽然国内煤焦期货已从节前的单边下行趋势转入止跌企稳格局,但要切换至反弹模式却依然缺乏足够驱动力。
目前多数区域建筑工地尚未大面积开工,主要因为近期全国遭遇大范围雨雪天气,阻碍了工地开工率正常回升。预计今年建筑工地开工时点将普遍延后,直接导致下游钢材(中国钢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采购步伐放缓,拖累短期终端需求迅速回暖。
此外,尽管节后资金面有所宽松,但钢贸商依然不受银行“待见”,流动性紧张和终端需求回暖迟缓降低了贸易企业采购囤货积极性。业内预计,2月下旬国内终端需求市场依然会处于半休市状态,消费难有明显起色,真正好转要待到3月初。
鉴于环保压力增大和终端需求持续疲弱,钢厂选择主动性减产。中钢协预计1月下旬国内粗钢日均产量为196.4万吨,环比回落2.12%。钢企产量下降不但令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飙升至历史高点,而且也给煤焦原料采购增添了负面影响,压价现象屡现。据了解,近期河北钢铁、日照钢铁、首钢和唐钢打算将焦炭采购价格下调30—60元/吨不等。而内蒙古神华集团于2月13日在1月21日下调焦炭出厂价的基础上,再次下调40元/吨。
虽然煤焦生产企业多数不情愿降价销售,但迫于自身库存高企现状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数据显示,截至2月中旬,国内华北地区独立焦化厂平均库存为2.5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3万吨,大幅增加95.4%,而同期天津港焦炭库存也达到23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6万吨,增加25.8%。与此同时,在产业链传导效应下,上游炼焦煤社会库存也持续攀升。截至2月中旬,国内四大港口库存为796.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02.5万吨,大幅增加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