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竞争,国内单晶硅厂商祭出了新法宝—树立行业标准。近日,国内主要的几家单晶硅片生产商联手推出了两类新的单晶硅片(中国单晶硅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尺寸标准,希望借此抢夺长期占据市场主流的多晶硅片产商份额,不想错失国内及东南亚的光伏电站建设热潮。
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透露,目前大家共同推出了“M1和M2”两种单晶硅片的规格(205毫米和210毫米),上下游产业链都可降低一些成本,生产线的各类装置也可得到充分利用,如单晶M1是在156原片上增加1.63%的面积,以电池片19.2%的转换效率作为参考的话,单片功率的电池片可达到4.66瓦;按照电池片每瓦3元计算,每片增加了0.2元的价值,这对于下游客户也有帮助。
电站项目建设商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表示,目前这5个公司的产能约在5G到6G瓦,而国内整体的单晶硅片产能在6G~7G瓦之间,5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单晶硅片全国产量的90%,他们的技术标准统一有利于行业发展,而且他们制定的标准,不会让其他中小型单晶硅片厂商的生产线有大改动,大家应较容易地达到这一标准。
业内分析,几家大型单晶硅片企业的联手,另一深层次的含义则在于,他们希望能从多晶硅厂商手中抢夺到更多的组件厂商和电站客户。
光伏产业链的主要构成是多晶硅、硅片、拉棒、切片、电池以及组件、电站建设。在目前,大概国内70%以上的硅片行业由多晶硅片把持。类似隆基股份、卡姆丹克这样的单晶硅片制造商的大量电池客户都集中于海外。这主要是因为海外客户对质量要求更高、价格敏感度不如国内客户、国内单晶硅片厂商希望能有较短账期(海外客户账期相对于国内客户更短)。
李振国说,海外客户之所以青睐价更高的单晶硅片,一大原因是,单晶硅片的发电效率、电站整体投资回报率等,都高于多晶硅片。单晶硅片制造的P型、N型单晶电池销量在23%和27%,而多晶电池则在20%上下。但国内客户更多的考虑是一次性的低廉采购成本,所以我们需要推出统一标准、效率更高、售价不变的产品给客户选择。当然,一时之间让国内下游客户接受我们这样的定位产品,确实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