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商务部发布会上,姚坚针对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情况表示:“今年我国稀土出口的基本情况是,出口到日本和美国的共占70%的出口量。”
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对稀土行业的调控措施引起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的争议。有国家甚至指责中国是在垄断资源,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产业的管制。
根据海关数据,前三个季度我国出口的稀土总量3.22万吨,平均单价为每吨1.48万美元。其中对日本的出口量是1.6万吨,占49.8%,同比增长167%;对美国的出口量是6200吨,占比19%,同比增长5.5%。
当日的发布会上,姚坚表示,“目前,中国稀土总储量占全球的30%左右,但是提供了全球80%-90%的生产和贸易总量。”建立全球经济秩序需要全球合作,希望有稀土资源的其他国家能进一步开发稀土资源,为全球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品提供稀土。
2010年开采减少25%
姚坚表示,我国稀土出口管理的目标是节能环保。
姚坚说:“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政府在开采、生产和出口环节都进一步加强了节能环保措施。在开采环节,2010年下达的开采量规模比2009年减少了25%;在生产冶炼环节,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量同比减少23%。”
中国1998年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把稀土原料列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6年,中国停止发放新的稀土矿开采许可证,并对稀土矿开采实行指令性计划。
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文件,2010年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去年的50145吨少了近四成。同时对出口稀土加征了15%-20%的关税,将稀土的原矿和41种稀土产品列入了加工贸易禁止品种。
中国并非世界上惟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中国稀土学会荣誉理事、原冶金工业部稀土办主任刘爱生就认为,我国稀土的开发存在环保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我国很多稀土生产厂家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姚坚也强调,对于稀土开采和出口实施限制,主要的目的是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可利用资源。
姚坚表示:“中国所采取的出口配额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范在开采、生产和加工、出口环节并行实施的,其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为了保障国际市场基本需求,多年来我国一直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压力,努力保持着相当数量的稀土出口。”
目前,商务部正在策划近期举办稀土国际合作论坛,邀请各国的稀土生产商、销售商,共同讨论稀土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方面的技术合作。
姚坚说:“我们愿意和世界其他各国配合,进一步提高稀土在开采、生产和加工的绿色环保,共同承担80%-90%的生产和贸易量,因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技术问题。”
32家企业获稀土出口资格
目前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到全球的90%以上,为了加速稀土产业整合,9月初,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下称《意见》),并首次将稀土纳入支持范围。但是多位稀土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意见》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行业集中度。
刘爱生就担心,稀土企业重组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相对于北方多为国有矿山企业来说,南方的稀土企业多为民营,规模小,很分散,重组更加困难。更让他担心的是,尽管我国的稀土资源在短期有优势,但保护资源的问题同样迫在眉睫。
刘爱生说:“我看过的一项统计表明,包头白云鄂博主、东矿按照现在的开采量计算还能开采42年左右,四川凉山矿(牦牛坪)按每年15000吨的产量可开采30年左右,江西的离子型矿可开采8-10年。”
几年来对稀土资源的开采,直接导致稀土储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中的占比为30%。而在1996年,我国稀土储备在全球的占比为43%。
目前,商务部对经营稀土出口的企业进一步加强了资质管理,2010年的11月10日,商务部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的公告》。
商务部将对投标企业资格进行审定,对企业中标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并在中国电子商务网上进行公示。
姚坚介绍说:“申请资质等有关规定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目前有32家企业具有出口稀土资格,其中包括10家外商投资者。”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称,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正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关部门近年来缩减稀土出口配额,这也成为欧美日等国指责我国稀土出口政策的借口。针对外界对中国的指责,包括商务部、工信部、外交部等部委官员频频在公开场合应对此类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需要相关行业协会,来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有消息称,由工信部原料工业司一位官员已经移交工作,参与组建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拟定的章程显示,中国稀土协会能够对稀土行业的重点问题施加影响,比如出口价格、出口配额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