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奇特的交易市场在深圳亮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运作。交易所负责人比喻说,“一个碳排放需求大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所,向碳排放少的企业购买排放权,有点像‘买空气’。”这意味着,在深圳进行碳排放,将有真金实银的价格衡量。
几乎与此同时,一场政府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会正在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讨深圳未来发展道路。在对转型发展的多维思考中,一个清晰的方向在人们心中成型:未来深圳将立足发展低碳经济,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和可持续性。
这一步伐之所以迈得比内地其他城市较早一些,缘于在30年狂飙突进的道路上,深圳也提前遇到了一些别的城市尚未遭遇的新问题,其中包括资源短缺、土地有限、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透支等“四个难以为继”。
先行一步的思维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夯实了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2009年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820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生产总值达13581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46.7:53.2。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深圳后工业趋势明显,对发展低碳经济尤为有利。”
在深圳的产业版图中,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产业比重超过60%,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升级加快,落后工艺、技术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逐步退出。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生物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发展规划全面推出,低碳产业蓬勃新生。
2006年~2009年,深圳因能耗降低就减少了约2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碳排放。目前深圳核电、气电和外来电等清洁能源的比例超过了终端能源消费的60%,从源头控制了碳排放总量。
深圳还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较为完备的与低碳发展相关的法规体系。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推动节约能源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重点用能单位限期节能降耗规定》等有关节能减排的法规、规章。
低碳社会: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近日,一份《深圳市民低碳生活公约》在千万市民中引起共鸣,更多人身践力行。作为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市民参与低碳社会带来的力量有多大?
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2010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8点半,深圳市内地标建筑集体熄灯,在随后的一个小时里,市民们沉浸在黑暗中,欣赏皮影戏、听着不插电的民谣吉他弹唱。深圳市供电局工作人员,“这一个小时,深圳就少耗100万度电,约折350万克煤。”
正是有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参与,2010年深圳市政府果敢地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将深圳市列为全国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汽车尾气是深圳大气污染的重点,市民对此尤为急切。在刚刚结束的国庆车展上,比亚迪F3DM低碳版双模电动车受到市民热捧,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询问汽车能耗和新能源车补情况。
低碳政府:当好低碳发展领路人
与市民参与相呼应,深圳政府公务管理层的低碳行动也日益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和引领人,一个负责任的“低碳政府”形象向人们传递着这座城市实现转型发展、低碳发展的决心。
近日,涵盖深圳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深圳市公共机构必须完成节能5%的目标任务。
正在修改中的《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将规定公共机构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公共机构要按年度统计和审计能耗消费状况,实行能耗定额消费;鼓励采取节能改造、行为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来有效降低能耗水平等。
4月深圳市启动了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试点项目,其中市委大院和市民中心一期节能改造方案已经由市发改委立项,将对市委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和市民中心地下停车场照明系统、公共区域照明系统、玻璃幕墙进行节能改造,预计改造后可节能12.7%和13%,年节电量约537万度。今后深圳市还将逐步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能耗动态监测的试点工作,市机关事务局负责人强调,“节能减排将成为考核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硬指标。”
一个奇特的交易市场在深圳亮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运作。
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更多的政府部门将各司其职,成为相关工作的引领者:在规划上,将强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城市设计的人性化,从源头上降低城市活动的碳排放;在建筑方面,强调绿色设计,避免因过分追求建筑形式新奇而造成建筑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在交通上,将推动低碳减碳出行,实施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推广交通新科技及新能源应用,构筑系统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在资源利用方面,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行开展居住小区垃圾减量化推广工作等。
深圳,曾经唱响“春天的故事”,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而低碳绿色的“春天故事”,将在这片敢为天下先的土地上再次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