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8时30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三楼国际厅,距离第三届国际光伏太阳能光伏展览主题论坛开幕还有半小时,750个座位已坐了过半。
这次展会的规模气势不小,无锡尚德、LDK、中能硅业、天威英利等数十家大型太阳能公司一个不缺。
相隔十多公里之外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500多家硅片、电池、组件厂商将展位占光,还有几十家电池设备制造企业,被安排在了用帐篷搭建起来的空地上。
在F区购买了两个展位的兴业太阳能(00750.HK)负责人说:“看来明年要买一个更大的展位才行。”即便在中午吃饭时间,参展商不顾口干舌燥,还兴趣不减地讨论着市场行情。
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年光伏电池的市场销售并不好。大量产能闲置、人员解聘、现金趋紧,这才是市场的真相。那么,这次展览会为何还是人气不减?
中国已出台的鼓励政策以及未来的更多规划,又一次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策涌动
去年10月,太阳能产业链的所有产品价格都在大跳水;而今年3月26日多个部委的几个相关文件,让本来安静下来的市场再度喧嚣四起。
这个文件是为落实我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而发出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将对建筑用太阳能产品实施20元/wp(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的补贴。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方方面面的人都非常积极!”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承认该政策的巨大推动作用。
该政策的实施步骤是,企业要先申报项目,由国家审核并批复,符合条件的企业再得到财政部下拨的补贴。
CBN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30日整个江苏省上报的总量就已经达到了200兆瓦,“不管是上游的多晶硅公司,还是硅片企业、电池制造商,甚至房地产公司通通上报了很多项目。”
由于截止时间要到5月15日,江苏省财政厅负责收集项目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汇总结果还没有出来。
“江苏省200兆瓦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可见企业的踊跃程度。但很难全部批下来。”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分析道,“十一五”我国国内光伏发电装机总规划是250兆瓦,2006到2008年三年时间的安装量总计为50兆瓦,“今年全国的指标可能就只有200兆瓦。”
浙江省虽然没有申报数据,但按照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对CBN的说法,浙江省将出台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即如果某个项目国家补贴完毕之后还缺资金,该省也可能掏钱给予支持,不过这一提法还没有正式的文件。
暂行办法中也提到,我国鼓励地方出台与落实有关支持光电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实施财政补贴等其他经济激励政策。
李仙寿说:“至于上网电价,该政策较为复杂,所以政府可能更多会做其他推动工作。”
但据记者的了解,拥有近300家太阳能企业的江苏省,也在酝酿一个上网电价政策。
一位太阳能公司的董事长就向CBN独家透露,江苏省可能推出1.8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江苏省物价局官员对此未能确认。
云南、陕西等省都在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做新的光伏政策规划。
陕西已将太阳能光伏列入了该省的12个振兴调整规划之中。
投资91亿、总装机容量166兆瓦的昆明石林太阳能试验并网电站去年年底已开工;仅昆明市,就计划要力争到2015年,实现太阳能产业总产值人民币200亿元以上,该市还将协调光伏发电并网及电价补贴,推进太阳能招商引资等等。
“价格战”令人担忧
中国太阳能市场迟迟未能启动,是很多企业的一个心结。目前,欧洲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战场,约占全球供货量的70%以上。
“欧洲当地的需求量还是存在的,今年预计在6GW以上,市场增长约为20%。但相比前几年的高速成长肯定有所放缓。”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平说道,特别是最近欧洲银行对整个太阳能上下游企业的资信都查得很严,这能看出欧洲太阳能的项目进展会放慢。
中国国内的电池生产已占据全球市场的44%以上;江苏省有5家太阳能企业跻身世界前20强。不完全统计称,欧洲寒冬期让 中国50(净值 讨论)%以上的太阳能企业濒临倒闭,以无锡尚德为例,产能使用率仅为50%左右。
国内“太阳能屋顶计划”推出之后,人们的全情投入理所当然,它至少可以消化一部分的产能。
但施正荣不无担忧起电池的价格战、太阳能工程施工质量这两点。
“本来我们预测2012年太阳能的发电成本会降低到1元1度,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0.69元的价格让大家都感到很高兴。”施正荣所指的,是今年3月底天威英利和 国投电力(行情 股吧)(600886.SH)联合体在太阳能电站——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太阳能发电场的发电示范工程特许权项目招标时的0.69元超低投标价。
他说:“低价无异于是自相残杀。以这种价格来做项目,那么整个行业会死得更早、更快”、“该价格可能会误导政府有关部门的思路。”
而太阳能补贴政策下发之后,报项目的企业太多,如何保证屋顶工程的质量又是一道坎。
一位太阳能公司的高层就告诉CBN记者,在国外,中国的光伏企业扮演的是供货商的角色,建设项目不是中国企业做的。而现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要自己实施项目,都没有什么经验,“如逆变器的使用;假设并网后如何保障电网的安全,保证电池25年寿命等困难都要克服。”
面临国内政策扶持的好形势,施正荣提醒说:“大家还是应该更加慎重一些。加强技术研发的公司,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