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全球粮食危机仍让人心有余悸,由于利用玉米等制造生物燃料需要占用耕地,结果生物燃料被打上了“与粮争地,与人争食”的标签,被认为部分地导致了粮食危机。就在生物燃料发展眼看遭遇寒冬并每况愈下之时,它的命运又峰回路转,进入第二代生物燃料时代。
事实上,这一切均缘于一种物质:农业废弃物。
农业废弃物是第二代生物燃料原料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与使用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不同,第二代生物燃料以秸秆、草和碎木等农业废弃物或非粮作物为主要原料,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第二代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开发生物燃料时的新宠。德国大众公司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就与德国佛莱堡科伦工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取自稻草或秸秆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该工业集团年产2万吨的“第二代生物柴油”项目已于2008年启动。美国能源部通过资金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对纤维素催化酶进行优化,大大地降低其成本,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有望于2010年投入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UOP公司等许多新能源企业纷纷组建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厂。巴西石油公司则研究从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并加紧生产厂的建设。从去年开始,许多国家对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呈几何数字增长。
对于第二代生物燃料发展何以突然发力,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铭解释说,这完全因为科技的创新。这两年来,关键技术催化酶技术的成本已经下降数倍,目前的新型酶制剂非常适合用秸秆这种大量存在的农业废弃物来生产乙醇。
诺维信公司刚刚与中国中粮集团以及 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集团签署在中国合作开发第二代燃料乙醇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柯铭对中国未来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表示乐观。他说,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且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还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他表示,“中国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