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双雄价格战加剧 成品油或将供大于求

2009-01-13 09:08阅读:153

作者 : 千讯   来源 / 南方网

字号

仿佛多米诺骨牌,石化双雄的油价竞争迅速蔓延。

2008年12月25日零时起,中石油在上海近150座加油站率先脱离最高零售限价,统一展开降价促销活动,中石化三次跟进,争夺5分钱的微弱优势。此后,石化双雄的类似动作已在各地展开。

截至目前,广州已有近百家加油站降价促销,天津部分加油站挂牌价已低于指导价3毛钱,此外,华东、华南、华北等地皆有两大巨头的加油站加入降价促销行列。

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为两大集团的价格战铺平了道路。据该方案,国内油品零售价由“允许上下浮动8%”变为“实行最高零售价”,取消最低限价。

对此,2009年1月11日,中石油一位高层人士在一次内部聚会上向本报记者表示,降价只是中石油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为,“中石油中石化在油品保障方面合作,在服务方面竞争,这一竞合关系并没有变”。

但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认为,2009年元旦前后,两大集团的市场竞争进入了新层面,在他看来,在成品油市场上,两大集团已从“竞合时代”进入“竞争时代”。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

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回忆,此前两大公司共有两次价格竞争:2007年春天,中石油北京加油站降价2毛促销一个月;1998年金融风暴,两大公司也使用过降价武器来进行促销。

“此次竞争还未结束,目前已在降价幅度、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几个方面,超越了前两次降价促销。”董秀成说。

对于此次事件的原因,坊间已有多种解说,比如,两大公司库存较大,走私油猖獗,等等。此前,2008年7月前后,在国际油价达到历史高点之时,两大集团皆囤积了大量库存。

钟健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成品油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钟健如是表示:“由于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资源的拥有已不再有决定意义,提供更低廉的价格与更优质的服务,才是成品油经营者的立足之本。”

这一观点也从中石油内部得到了肯定。一位对中石油华南销售情况颇为了解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华南销售已经意识到买方市场的到来,“从金融危机前的成品油供不应求,到如今的销售不畅,仿佛就在转瞬之间”,就这一问题,中石油华南销售早在2008年年末就召开了战略研讨会。

虽然,华南地区曾是“成品油供不应求”最常出现的地区之一。但现今,在当地,两大石油公司的油品销售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上述人士称: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遭遇困境的数量和范围超乎想象;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国内油价的差价,走私油品把原本就已经很小的蛋糕切得更小了。

目前,国际成品油批发价格集中在3000元/吨左右,而中石油、中石化向社会加油站批发的油品价格则在4400~5000元/吨,走私成品油因此出现了1500~2000元/吨的盈利空间。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