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醒来听小鸟在林间欢唱、坐在房间里窗外就是绿毯般的草原、在寂静的农家小院里晒太阳、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新疆各地的特色民宿住宿。特色民宿正成为新疆旅游业中最具吸引力的业态之一,在为各族农牧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疆旅游增添了一抹亮色。
5月20日中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村民张德明夫妇正忙着做饭——乌鲁木齐的几位住客要吃一顿当地特色饭,夫妇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从2015年起,张德明夫妇在村里开起了客栈。如今,客栈已有9个标准间、4个大通铺房间,一次可以接待四五十名游客住宿。“我们是村里较早开客栈的,现在村里有十几家民宿。”张德明说。
如今,像菜籽沟村这样大力发展民宿的村庄还有不少。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介绍,近年来,昌吉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游等,为民宿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里的民宿已超过500家,许多边远山村的农牧民通过开办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昌吉州从去年开始已在7个县市的10个乡镇18个村重点布局发展民宿业。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疆内外游客数量激增,旺季时甚至“一房难求”。吐鲁番市从2017年起就开始大力发展民宿业,新改扩建1000个家庭旅馆、农家旅馆;阿勒泰地区目前民宿数量超过860家,床位突破1万张,依托民宿业直接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相关产业带动就业达3万余人;新疆发展民宿业较早的喀纳斯景区现有民宿237家,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00个。
目前,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阿勒泰、巴音郭楞、伊犁等地的民宿发展势头良好,民宿业已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站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镇木纳尔社区丝绸之路公寓的大院里,眼前是原生态的生土建筑,造型别致的路灯、躺椅;走进房间,发现这里有免费的WiFi,24小时供应的热水——原生态的民居和现代化的硬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丝绸之路公寓是吐鲁番市文旅部门评选出的一家“金宿级”民宿。评定“金宿”“银宿”也被视作当地民宿业发展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志之一。
2017年9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首次对民宿进行了定义。新疆一些民宿业较早发展的地州市也纷纷开始制定相应标准。“近年来,阿勒泰不断完善民宿管理标准,统一民宿标识和服务规范,提高民宿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地对被评定为‘金宿’‘银宿’的民宿,一次性分别给予30万元和20万元奖励;对改造提升的民宿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进一步解决旅游民宿发展资金不足问题。”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克川介绍。
“外面乡土化、内部现代化。”张子斌简单概括了民宿的标准。昌吉州为促进民宿业发展,制定了严格的评定标准,按照精品民宿、标准民宿、普通民宿进行了详细分类,这一标准已于去年开始实行。“这有利于管理部门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投资者、从事民宿业的农牧民也便于按照标准操作、执行,有利于民宿这种旅游新业态的长远发展。”张子斌说。去年,张德明投入40万元对自己的客栈进行了改造。“你现在来住,就像住宾馆一样。”他说。
远眺,雪顶高山同框望;近听,林间松涛声阵阵。在位于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的白哈巴后街小院,游客们可以尽享拥抱大自然的纯净生活。如今,在提升服务设施和标准的同时,各地还在民宿建设中因地制宜,创造发展特色。
喀纳斯景区在民宿建设中强调突出喀纳斯自然生态优势及传统古村落保护,将维护景区传统古村落历史风貌、建筑风格作为发展旅游民宿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保持木制民居、只减不增、打造精品的原则,严格建筑装修、材料拉运、施工建设审核监督,及时修缮木制围栏、大门、栈道,拆除彩钢板屋顶,还原木制屋顶,对裸露地面进行美化、绿化等,努力让民宿融入喀纳斯迷人的湖光山色之中。而文化和民俗,更是新疆各地民宿主打的“特色牌”。
和菜籽沟村邻近的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民宿等旅游新业态也发展良好。“在这里,每一处院落均为院落主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家园,民宿客房与百姓住房相邻相伴,游客在惬意居住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白哈巴后街小院新疆全域私享国际旅行社负责人郑浩介绍。2018年5月,该旅行社租下了村民的6座院落,开起了民宿,仅运营4个月,就接待游客2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