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国内酒店业最吸引眼球的是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爆发式增长。从汉庭到如家,从七天到锦江之星,从速8到莫泰,标准化的房间、平易近人的价格和便捷的加盟形式,让这些快捷酒店品牌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招待所和小旅馆,遍布大江南北。不过,从去年起,有关快捷酒店的话题变得沉寂。开始走上舞台中央的是标榜住宿品位、新崛起的中端酒店品牌,在国内酒店业巨头弯道超车的过程中,经济型连锁酒店正遭遇消费升级的嬗变。
走出前两年的行业低谷之后,国内酒店巨头正在享受市场复苏的红利。去年借并购丽笙酒店集团,锦江集团坐上全球酒店集团第二把交椅,会员人数过亿,规模上仅次于万豪国际集团。而在美上市的华住集团市值突破百亿美元,堪称本土身价最贵,目前旗下有10多个子品牌,从国民酒店到世界级企业更近了一步。
首旅酒店、锦江股份净利润去年分别增长35.84%和22.76%;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华住酒店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36.1%。业绩增长背后是店面的继续扩充。首旅酒店去年新开622家,同比增长21.5%;锦江股份全年净增开业酒店749家;截止去年末,华住集团在全国客房总数422747间,同比增长11.3%。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以快捷酒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曾是酒店巨头获客增收的利器。伴随新开发的中端品牌店快速增长,经济型酒店在集团内部的地位面临威胁。以首旅酒店为例,去年新开业和颐、如家商旅等中高端酒店243家,开店数明显超过如家、莫泰等208家经济型酒店。
去年锦江股份旗下新开酒店类型也发生变化,其净开业中端酒店799家,而经济型酒店净开业数量为-50家。其中,七天系列酒店全年净开业-142家,从2017年末的2468家减至2018年底的2326家。此外,以汉庭为“中流砥柱”的华住集团,也在不断强调中高端酒店是开发主力军。该集团预计今年将新开800-900家酒店,其中75%-80%为中高档品牌。
从2016年开始,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增长开始下滑,存在一种想要转型却不知如何转的困境。截至今年1月1日,全国经济型酒店客房同比增长20.04%,弱于中端酒店57.24%的增速,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型连锁酒店集团将公司资源倾向于快捷酒店的升级市场,形成了中端发展提速现象。
十年前,酒店业的热门话题是爆发式增长的快捷酒店。2005年到2016年,全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增长了44倍。不过在达到顶峰之后,快捷酒店增长出现疲态。与其他大城市一样,西安的快捷酒店基本饱和,在一些热门商圈和景区,甚至千米范围就有数家快捷酒店竞争。市场变化过程中,部分连锁品牌门店也出现调整甚至闭店。
位于西安市西大街附近的原速8酒店西安钟鼓楼广场店,已变成一家中端档次的康铂酒店。据康铂酒店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去年8月份开业的,隶属锦江集团旗下。选址、装修、布局到经营,都关乎酒店生意。不少快捷酒店属于加盟形式,物业是租赁性质,那么经营者或物业变化也可能影响酒店的生存前景。西安市桃园南路原有一家7天连锁酒店,现已人去楼空,虽然外墙面仍是7天酒店标志性的黄色装饰,但门店联系电话停机,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可能牵扯物业使用权变化。
前期快速扩张后,竞争加剧叠加供求变化,已成为这个行业的共性问题。中国饭店协会认为,人工租金能耗成本上涨,造成经济型酒店无法进行较好成本转移;产品老化又不能满足新兴消费需求。比快捷酒店高一档、比五星酒店便宜些,每晚约300元至600元的中端酒店,正成为大中城市新开酒店主力。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中档酒店升级指数》显示,近一年西安品牌中档酒店增长140家,增速仅次于上海,城市酒店结构由经济型向中端靠拢。
快捷酒店辉煌时最大的诱惑力,就是平易近人的价格和标准化服务。当消费升级的浪潮袭来,千篇一律的房间和略显廉价的装修却被新一代消费者厌倦。多花一两百元就能享受一个更加美好的夜晚,不少消费者更愿意愉快地忽视掉快捷酒店而奔向名字拗口的中端酒店的怀抱。中端酒店迎合消费需求的变化,更倾向于传递住宿品质,营销能力更强。
国内大都市群建设,似乎是中端酒店扩军的又一契机。最近一年品牌中档酒店增量前十城市中,西安、重庆、成都、武汉、南京等都是传统印象中的二线城市。“西安近两年旅游吸引力迅速提升,中高端酒店形成了较大市场空间。”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所院长夏强表示,对酒店集团来说,从品牌和产品线建设方面,也需要能提供更多服务的中端酒店产品,理论上这类产品也能比快捷酒店获取更高客单价和销售收入。
当然各酒店集团运营存在差异,现在说中端酒店一定比快捷酒店更赚钱似乎为时尚早。去年其境内中端酒店平均出租率81.73%,超过经济型酒店的76.49%;P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中端酒店同比增长0.34%,而经济型酒店下降0.88%。
去年华住旗下中高档酒店成熟店的同店PevPAR同比增长5.2%,入住率为84%;以汉庭为首的经济型酒店成熟点的同店PevPAR同比上升5.6%,入住率为92%。而首旅集团方面,无论是如家还是首旅存量酒店,整体上经济型酒店在出租率、PevPAR等指标的表现都要比中高端酒店更好。
目前国内的中端及经济型酒店已形成锦江、首旅和华住等巨头鼎足之势。而当他们聚焦产品升级之时,一个反其道行之、铆足劲做下沉的品牌却成了黑马。这个黑马叫OYO,最初是印度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据称目前融资已超过17亿美元,其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来操盘快捷酒店。
过去一年,OYO通过对国内大量单体酒店的快速整合,被视为酒店界的拼多多。按OYO方面的说法,截至今年4月底,他们在国内拥有的酒店房间超过45万间,签约酒店将突破1万家。数量庞大的单体酒店是OYO扩张的基础,但OYO并不认为自己等同拼多多。近日,OYO酒店合伙人施振康公开对媒体表示,他们做的事情是打通了供应链,进行一个轻模式改造。
在西二环、长安路区域的OYO酒店则显得比沙乎沱村的酒店要高端了不少。OYO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对签约酒店的供给、改造、运营、分销业务进行把控。目前来看,其有低端、中端和次高端三个档次。加盟OYO之前,杨洋(化名)经营的小酒店面临缺乏品牌效应、没有预定平台的窘境,这也是国内成千上万小酒店店主的缩影。而OYO提供后台系统,酒店名前加“OYO”的统一LOGO,让他觉得不妨一试,“这确是我们这种小店所需要的。”快速扩张的同时,留给OYO要补的课也不少。有报道称,从一些OYO加盟店主的反馈看,由订房平台带来的订单并不多。并且,为了达到公司制定的签约新房数量,OYO的业务发展人员放宽了签约标准,签入了一批证件不全、房间数量少的旅馆。
中国饭店协会认为,在一二线城市,大量单店规模50间房左右的小规模连锁酒店,还是存在较大连锁化机会,同时在广大三四线城市,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属于刚需产品,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不小。OYO的出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经济型酒店转型的新方向。而最终结果如何,这个品牌会是破局者还是搅局者还未可知,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酒店行业消费升级和产品下沉并不矛盾,是并行存在的。”夏强认为,对大中城市家庭消费客群而言,中高端酒店满足了消费升级需要;而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以及存量规模庞大的三四线市场而言,类似OYO这样的酒店模式同样是一种很好的住宿解决方案。此前国内酒店业已经历了多轮并购,但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酒店连锁化率仅20%,远远落后于欧美成熟市场。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资本雄厚的酒店集团还是以黑马姿态出现的新玩家,面对不同定位的市场连锁化机会,都有较多文章可做。
但机会也意味着挑战。夏强指出,在中高端酒店领域,需要承担前期改建或新建成本较高、投资回报较大的风险,而且中高端产品个性化、非标准化特性会增加统一管理难度,进而影响加盟商期望;而在中小经济型酒店市场,无论是OYO还是其他品牌,要面对的单体酒店,大部分是过去十几年间第一波酒店品牌化浪潮中存活下来的,要将它们品牌化、互联网化,同样是颇具挑战色彩的行业新命题。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认为,酒店市场的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但一家酒店是否成功,取决于区位、定位、交通、成本和经营管理等诸多因素。很显然,市场更注重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