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酒店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希尔顿酒店集团终于下定决心在大中华区扩张,扬言6年内要在大中华区开近800家酒店,它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的扩张梦会顺利么?希尔顿酒店集团即将度过他100岁的生日。在这百年里,希尔顿从美国走向世界,并在1980年代末进入中国,抢占了先机。
彼时,希尔顿在中国偏执于细节,其在北京上海的曾轰动全城,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只是近年,希尔顿面临青黄不接,新旧更替的挑战。去年年初,希尔顿集团进驻中国的首家酒店撤牌,黯然落幕。其在杭州的全新旗舰又被专业酒店测评师描述为金玉其外,硬件标准大气,但细节让人担忧。还被由十几名酒店专家组成的KOL公信力金榜,评为2019年度“灰枕头”酒店品牌。
这两年发生的点点滴滴,无不蚕食着希尔顿在华30年攒下的业界口碑,也让人不禁怀疑,这个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前在华管理1000家酒店的希尔顿怎么了?
希尔顿的中国路,标准有余而特色不足
希尔顿显然意识到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会是酒店业的未来。最近,其奢华品类中发布了一个叫做嘉悦里的新品牌,这也是希尔顿的首个以生活方式为卖点的奢品牌。相比早早强调设计感与生活方式的万豪、凯悦、雅高等等酒店集团,还是走的略慢了一步。
嘉悦里其中国首店在一月落地成都。与其他生活方式酒店敢于聘请特色鲜明的设计团队不同,设计了中国首家嘉悦里酒店的是发挥稳定、风格成熟的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整个酒店在希尔顿一板一眼的标准化之余,能看到其在精品方面的努力。比如在桌椅摆件等细节方面作出了一些改变,可以看到很多成都的本地元素。但在整体方面,还是采用了稳重的棕黄配色,这不经让人想起DesignHotel创始人ClausSendlinger先前面对高度标准化的希尔顿酒店时所说:“这些酒店就像是没有吸引力的棕色盒子,新建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迎合日益增加的商旅需求。”
尽管如此,希尔顿在国内还是有大批的拥趸。归结原因,其一就是酒店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早,且扩张缓慢,每一家都有足够的时间打磨服务,并成为当时的本地奢华酒店代表。
在1988年,希尔顿便进入上海。彼时的上海酒店业远没有今天繁华,国际品牌管理的仅华亭喜来登一家,完全外资落户中国的上海希尔顿是第一家。虽然希尔顿的品牌定位并非奢侈,但在当时仍旧是高不可攀的对象。早期的房间价格差不多相当于普通人20个月的工资,以如今的上海平均工资来看,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一晚。
普通人能在酒店咖啡厅里喝杯咖啡,在圣诞节的时候吃个自助餐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不少市民在回忆上海希尔顿时,想起的更多是他们对西餐与高端生活方式的启蒙之地。但时光荏苒,30年之后被迫撤牌,情怀敌不过岁月。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奢华的启蒙之后,客人将追寻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对生活方式有所追求的人尚在,只是奢华的定义在30年间悄然改变。
上海希尔顿撤牌之后,希尔顿在上海的门面便交给了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支撑。酒店的老建筑外滩二号,前生是外滩总会,曾是上海浦江两岸永远的传奇,见证着上海百年沧桑。被改造成酒店后,选择了华尔道夫这个品牌,与同样堪称经典的纽约华尔道夫可以说是十分神似。同样的含着金钥匙出生,同样见证了一座超级城市的发展,同样被该找成酒店后延续辉煌。
但此后,希尔顿似乎没有严格按照如上海华尔道夫的标准来选址。随后开业的两家华尔道夫酒店,都不是位于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物业中。北京的华尔道夫在新楼之外,虽有一个四合院,但这个院子似乎少了外滩二号的重磅神韵。而成都这家干脆开在了新区云端,有华尔道夫之名却无历史底蕴之实,十分可惜。
华尔道夫选址的相对随意,应该与希尔顿酒店集团近年在中国的大举扩张不无关系。在希尔顿1988年进入中国时,扩张步伐特别谨慎。到了2013年底门店数量不过50家。不惜错过部分城市的第一波开业潮,也要小心谨慎。但从2013年开始,希尔顿就在迅速扩张。仅花3年时间就完成了此前25年的开店数量。
希尔顿在中国的扩张并未停止,未来10年希尔顿还将在中国市场中大肆扩张。在8年的时间里,希尔顿在中国管理的酒店数量将翻10倍,相当于每3天新开业1家。快速扩张将导致酒店管理者对细节的把控不足,常旅客对酒店评价下滑等恶果。在希尔顿揭幕其位于杭州的奢华旗舰杭州康莱德酒店后,就受到专业酒店测评师批评。在测评报告中,他细数了诸多弊病。包括酒店窗帘、马桶均未采用智能设备,不符合康莱德酒店的定位。同时员工培训也有待增强,客人到店后床单没拉整齐,顶级会员的欢迎水果仅是四颗草莓等等有待商榷的细节。
希尔顿百年,老美式的生活代表
上世纪初叶,希尔顿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经济的腾飞与当时创始人康莱德·希尔顿对居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曾经的希尔顿酒店,是新酒店也新风潮的代表之一。康莱德在开设他第一家希尔顿酒店时,就对物业优化,增加更多床位。同时,他也更重视休息空间,为房间添加百叶窗等新设备,以标准化取胜。在康莱德·希尔顿的努力下,酒店迅速获得成功,走出其第一家选址的德克萨斯州锡斯科小镇,并于1946成立集团,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集团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维持既有的标准化酒店扩张上,错过了以伊恩?施拉格、韦德?威格尔等人为首的酒店业精品化浪潮。
时至今日,希尔顿已然美式商务酒店的代名词。提起希尔顿,人们通常想到的关键词是服务稳定、设施标准、缺乏特色。对于今天的常旅客来说,希尔顿更像是上个世纪的遗留,没有什么惊喜,也不会有任何过错。商旅出差尚可,真要享受生活、体验人文,多半是不会想到他的。
完美财报下的隐忧
希尔顿在中国大肆扩张,其中一个因素是集团财报曾因此超出市场分析师的预期,让股价大幅增长。希尔顿2018全年净利润为7.69亿美元,环比2017财年利润的12.64亿美元下降了近5亿美元。去年全年,希尔顿新增450间酒店,新增客房66,000间,其中位于大中华区的新开物业有51家酒店。2018年希尔顿在中国的新开酒店数量,相当于与其在1988年至2013年25年所开数量之和。
由此,希尔顿发布了一张漂亮的财报。在财报发布后,希尔顿的股价大涨6%,这也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涨幅。美国知名的投资银行Jefferies的分析师表示,希尔顿的财务状况健康,美国资产管理公司RWBaird的分析师则称希尔顿第四季度的表现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
希尔顿漂亮的财报受益于中国区酒店上半年的飞速增长,这使得其2018年的整体平均每间可销售房收(RevPAR)为111.60美元,同比增长了3%,超出预期。但在2018年下半年,希尔顿在中国的整体平均每间可销售房收增速明显放缓。对希尔顿来说,这意味着市场可能接近饱和,如果这种情况在2019年上半年持续,在这个时候加速扩张将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和其它扎根中国市场的旅游品牌一样,希尔顿也感受到经济因素对旅游业务的影响。由此,分析师们对希尔顿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拓展产生了担忧,认为这可能终结希尔顿连续10年的漂亮财报。如此看来,现在希尔顿集团大肆扩张中虽风光无限,但疲态已初露端倪。
消费者的品味随着时间悄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期望可以住进一个充满个性的酒店,而不是一个老派的标准化酒店。在这方面,创立百年的酒店品牌希尔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将品牌年轻化,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人们对希尔顿近一百年来的刻板印象,是其中的关键。
相关研究报告
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