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西安市春节假日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热点,不仅旅游人气爆棚,市场秩序良好,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再创历史新高。笔者从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19年春节30个热点城市中,我市旅游收入位列第3;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我市旅游收入、增幅排名第2,旅游人数增幅高于成都10.06个百分点,高于广州21.5个百分点。旅游接待数据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2018年我市首次举办“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就获得空前成功,“西安年”不仅打造为国内叫响的旅游名片,还成为现象级的文旅IP,获得广泛赞誉。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再次为世界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闪亮之秀。围绕着12个主题共计251项活动,通过推动实施亮化、美化城市工程,让西安春节假日旅游奉上全国最丰盛的旅游大餐,成为最美的夜景城市。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在“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期间,各区(县)、各旅游景区认真挖掘春节传统文化,“游景区、品文化”、“赏花灯、逛庙会”、“耍社火、吼秦腔”、“探乡风、咥美食”、“泡温泉、娱冰雪”等假日旅游产品供给充足,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春节假日旅游盛宴。此外,除了传统的庙会祈福、观灯赏花等旅游模式外,今年的温泉旅游、冰雪旅游、自驾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成为最大的亮点,极大带动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根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春节假日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65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实现旅游入144.78亿元,同比增长40.35%,人均花费876.19元。在2019年春节30个热点城市旅游收入排名中,我市位列第3位,仅次于成都、重庆(成都206.90亿元、重庆180.29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我市接待旅游人数仅次于成都、广州(成都1892.30人次、广州1696.27人次),排名第3;旅游人数增幅高于成都10.06个百分点,高于广州21.5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增幅仅次于成都(成都206.90亿元,同比增长47.5%),排名第二位、较去年上升一位。
根据国际旅游通行惯例,游客的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至5倍,过夜游客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我市通过挖掘传统年味与国际时尚融和,突出“标志性、国际范、科技风、地方味”活动定位,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时代大西安的良好形象,极大提高了游客停留时间和过夜游客人数,成为今年西安春节旅游的亮点之一,也让“旅游城市”变成“消费城市”。
根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一日游游客占61.14%,过夜游客占38.86%。据调查,游客在西安人均花费中,用于长途交通的花费最高,为189.44元,所占比例为37.30%;其次是住宿花费,为102.02元,所占比例为20.09%;排名第三位为餐饮花费,为84.83元,占比16.70%;剩下为景区游览花费74.2元,购物花费39.24元等等。
在过夜游客各项花费及比例中,过夜游客人均天花费604.21元,其中用于长途交通的花费所占比例为38.34%;其次是住宿花费所占比例为20.94%;排名第三位为餐饮花费,为95.49元,占比15.8%;剩下为景区游览花费89.28元,购物花费42.43元等等。一日游游客各项划分及比例中,游客人均天花费395.11元,其中餐饮消费最高,为149元,占比37.71%;其次为购物消费,为95.4元,占比24.14%;排名第三为用于长途交通(主要是自驾游),花费为51.19元,所占比例为12.96%。
“西安归来,忍不住在朋友圈为西安刷屏打call,没想到西安是这么绚丽和国际化!”来自南京的80后网友“萌芽”发朋友圈说。在抖音视频,关于“西安年”的更是数以万计,吸引了不少90后前往古城打卡。随着今年“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上升明显,凸显了西安的“西吸力”。根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春节旅游省内游客占60.25%,省外游客占39.75%。客源地前五位分别为: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甘肃。其中,河南是本次春节西安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大省,游客人数占比7.78%,其次为四川游客,占比3.93%。
出游方式上,家庭游、亲子游成为今年春节西安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占总人数的87.04%,其次个人旅行占9.43%。出游目的方面,游客主要以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主,其中休闲度假占28.30%,观光游览占59.75%。探亲访友的游客人数也较多,占游客总人数的7.92%。
游客的性别、年龄分析中发现,80和90后的男性更喜欢西安。据统计,男性游客略多于女性游客,其中男性游客占54.34%,女性游客占45.66%。游客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5至44岁,其中25至44岁的游客所占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80后和90后年龄段,其次是15至24岁的游客。从职业类别、户籍类型分析来看,企事业管理人员占比为19.12%,学生占比为18.74%,服务销售人员占比为16.35%。城镇居民占74.21%,非城镇居民占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