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起诉广州长隆集团,原因是长隆集团旗下的多个场所以身高作为未成年人优惠票标准,涉嫌侵犯未成年消费者的平等权和公平交易权。由此,儿童票应该“限高”还是“限龄”,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儿童票标准如何制定,既关乎家长的“钱袋子”,更事关儿童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行业都将身高作为未成年优惠票的主要标准。只要站在测量尺前,一看身高,该买全票还是半票或是免票,都能够一目了然。这种“唯身高论”的标准,自有其历史背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作用。然而,如今,这一优惠标准却广受质疑。一份调查显示,56.7%的受访家长认为以身高作为儿童票收取标准不合理,36.7%的受访家长曾因孩子该不该免票而与相关场所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人们不愿“以身高论儿童”,其实并不难理解。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不会有生长发育情况完全相同的儿童。“一刀切”式的身高规定看似合理,实际却使“大个子”儿童丧失了应享有的福利。更何况,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普遍越来越高,“儿童线”却迟迟“不长个儿”。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门票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公共场所儿童免票标准都在1.2米到1.3米之间,半价票标准在1.3米到1.5米之间。但早在2012年时,全国6岁城市男童平均身高已经达到1.2米,12岁未成年人平均身高已经超过1.5米。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失去了购买优惠票的资格。如此看来,继续以身高作为儿童票的衡量标准,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设立儿童票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儿童的成长提供便利的环境,实操层面自然应当充分落实这一政策好意。事实上,无论从法律还是常识的层面看,年龄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的唯一标准。揆诸国际,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观景台、法国巴黎铁塔、东京迪士尼乐园等,无不以年龄作为儿童票标准。
如果说曾经“以年龄论儿童”确实存在“看年龄不如看身高来得快”“年龄口说无凭容易作假”等难点,那么如今,随着实名购票的推广、支付手段的创新、身份识别等科技的进步,简单、高效地确定儿童年龄已经不再是难事儿。正如一位律师所说,“以前是信息不发达,简单一刀切,便于管理,便以身高作为未成年人特惠票的标准,然而现在条件成熟了,凭有效身份证件实名制购票,很容易确定未成年人的年龄。”小小一张儿童票,承载着关爱和福利,也考验着政策制定与时俱进的能力、民生为本的温度。及时发现问题,合理优化标准,惠民政策方能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