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向土地要粮食的农民,现在却能捧上一碗“旅游饭”。一个传统乡村,挖掘自身特色,也能变身特色鲜明的景区。变田园为景区,变农家为客舍,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以农为旅,以旅为业,重庆市长寿区在这条路上做了不少尝试。农旅结合的发展方式,如何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对农民的生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笔者行走山区,探寻乡村新产业发展的鲜活例证。
油菜花开的季节,是重庆长寿区邻封镇邻封村最热闹的时候。一大早,村子里就停满了车,到饭点,农户家就坐满了人。“这路子走通了。”村支书郑友谊咧嘴笑道。单靠种地,出产始终有限。怎么增收,怎么发展,怎么乡村振兴?一片油菜花海,给邻封村带来城里的游客,也带来了勃勃生机。以农为旅,以旅为业,不只发生在邻封村。更多的乡村正试图以农旅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也改变更多农民的日常生活与命运。
邻封村从来都不是穷村。一棵“摇钱树”,已经种了上百年。“我们种的长寿柚,不愁价、不愁销,就愁地不够。全村能种柚子树的地儿,几十年前就都种上了。”郑友谊说,自己已经愁了好多年,“要增收,要发展,我们的出路在哪儿?”村里不适合种柚子的地,几百亩。但翻开薄薄的土层,下面尽是沙土,想种别的也难。
“走过不少弯路,前几年试着种油菜,钱没挣多少,却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了大批游客。”郑友谊说,村里柚子林茂密、龙溪河水清,再加上油菜花,迷住不少城里人,都说想在这留下来,住上一段儿时间。开起农家乐的村里人,终于增收了。每到赏花和采果季节,一户中等规模的农家乐,月收入能超过两万元。
“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向日葵、秋天的红高粱、冬天的长寿柚,我们既卖果实更卖风景。但要想把买卖做长远,必须升级。”郑友谊说,2018年,游客更多了,现有的农家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纯原生态”的村容村貌,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也引来不少游客吐槽。为此,村里引进了专业公司,2018年投入4.5亿元,打造彩色农业基地、邻封文化古街、长寿柚博物馆……推进的项目不少,郑友谊信心满满。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单纯在种地上想法子求增收,确实比较困难。距离邻封村不远,长寿区龙河镇也打定主意,要走农旅结合的路子。“从农民新村秀才湾开车,10分钟到高速路口,5分钟到高铁站。只知道种地,那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龙河镇党委书记邹翔名说,“只种地,留不住人,也挣不了钱。靠居住环境留住人才、靠文旅产业带来就业,这是我们的思路,也是我们的出路。”
在秀才湾,有依山傍水的好风光,当地的算盘是先整治乡村环境风貌,再着手建设特色民宿。通过农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的吸引力,留住外地的客人,也推动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龙河镇、双龙镇范围内80平方公里土地,都被划入名为“长寿慢城”的项目。
先期建成的农民新村,已经吸引了一批农户回村定居。14个自然村的风貌改造正在进行,民宿打造还没正式“上线”,已经有不少城里人自发来这里,想看看这片不一样的农村“别墅区”。“这在城里也是别墅小区了吧?1500元一平方米,仅供本地农户购买。”在城里做了30多年小生意的杨学文说,他听到消息就赶紧下手。“还配了2分菜地呢。以后,我就在这里养老享清福了。”他说,这样的农村,谁都想来。
农旅结合的产业规划,对乡村环境要求不低,这也激发了不少地方改善人居环境的动力。目前,重庆绿色示范村庄达到368个,农村美丽院落评比评出近2万个,其中大多数都走上了农旅结合的路子。从重庆全市来看,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3%,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6%。仅在2018年,重庆新增涉农投资项目272个,规模达750亿元。一斤大米10元钱,算是高价了。在长寿区,清迈农业公司的米就能卖到这个价,还常年供不应求。
“种植园常年开放,种地过程都看得见,大家信得过。大米获评‘绿色食品’,大家也都认可。”工作人员李宁介绍,在长寿区云台镇八字村,“清迈良园”农业产业园本是个单纯的粮油种植基地。“土地平整后,土成型、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好多人来围观现代化的种植园。”李宁说,后来,园子里又布局了水产养殖、田园观光及农耕文化体验、四季果园和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农旅融合产业。
“农旅结合,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同时,游客全年全程都能观摩我们的农业生产过程,也提升了市场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度。”李宁说,“3年投入近1亿元,纯利润只有100万元左右。要只卖农产品,那就是亏本了。”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农业的特点,给了不少返乡创业的企业主当头一棒。农旅结合,成为他们增加收益、降低风险的较好选择。位于长寿区龙河镇明星村的老陈菜生态农庄,最近也打起了这个主意。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么大一个农庄,主要作用是给自己城里的餐厅提供食材。”农庄负责人陈舰崑介绍说,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机遇来了。他们打算进一步加大投资,打造一个渔业为主导的乡村综合体,城里游客能吃、能种、能玩、能看。“我们打‘乡情牌’‘乡愁牌’,鼓励引导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比如清迈良园,提供了120个固定岗位,还带动发展了周边40家养殖大户。”长寿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黄广荣说,“企业主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值得肯定,但是企业是要盈利、要发展的。以前,许多农业企业找不到出路,靠老板在城里的工业或者其他产业反哺。这不可持续,也无法推广。农旅结合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目前,农业企业的思路逐渐开始转变,以前大多数都是出于回报家乡的目的,回来流转一大片地,随便种点啥,发展好的不多。现在,看到政策和市场的利好,很多企业明确了自己的‘事业蓝海’,追加了投资,开始做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说。
2018年初,重庆市将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作为全市全局工作的两大基本面,确定了6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寿区名列其中。“我们的规划是一年治水、两年治坡、三年治窝。走好农旅结合的路子。”黄广荣说,长寿区已经完成189个村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编制,投入7.3个亿对49个村庄实施亮化美化。“现在乡村规划和人居环境改造,也归我们负责。要走农旅结合的路,新农村建设更不能变成建小区,要避免‘千村一面’。”
“农旅结合,政策仍待继续突破,建议继续在‘放活’上下功夫。”黄广荣说,比如农村的宅基地,不妨给一些试点政策。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如果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同时引进适合的业主运营,建立乡村度假小屋和民宿,更吸引城里人来农村体验农事,村里人的收入也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为了发展农旅结合,都引进了大企业来运作。也有人担心,农民会不会无法获得收益,反而成了局外人?“三变”改革,或许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2018年初,重庆在全市38个涉农区县分别选择1个村开展试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
“每家每户,现在可能增加的分红收入不过几百块钱。钱不多,但积极作用不容小看。这是一个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路伟介绍说,一方面,通过改革盘活了集体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9027亩,闲置撂荒的土地2万余亩,闲置农房等资产535套,集体经营性资产4965万元,7万农民当上股东。同时,38个村都培育出了主导产业,粮经作物比从7∶3变为3∶7,呈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未来,农旅结合的效果不断显现,也将会通过‘三变’体现在农民的收入上。”路伟说。虽还不是农忙季节,但在邻封村、在秀才湾,在家歇着的人却不多。田间地头上,大家干劲都挺足。郑友谊笃定地说,“今年,会是个好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