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七年后,国航旗下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航空”)因业务变阵又一次成为业界焦点。4月24日,民航局发布《关于拟批准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筹建的公示》显示,以公务航空起家的北京航空,计划将业务范围扩大至公共民航客货运输。而这一业务变更的背后,国航不仅可以增强在北京主场的话语权,更有望借此在北京新机场布局。
根据最新公示,拟筹建的北京航空注册资本为10亿元,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达瑞银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1亿元,股权占比达51%;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资1.8亿元,股权比例均为18%;中达银瑞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3亿元,持股比例为13%。
按照国航规划,北京航空业务范围扩大至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拟使用B737-800飞机。与此同时,北京航空的飞行、机务、签派、乘务、运输、安保等专业技术人员全部从国航划拨。在运行模式方面,北京航空将与国航统一运营,使用CA代码,航线航班、时刻和停机位等资源也由国航统一调配,不新增资源需求。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航企高管表示,现阶段民航局对于运输类航空业务的审批较为严格,北京航空相当于从通用航空变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所以需要重新审批。“当然,从披露信息看,有了国航做靠山,北京航空筹建新业务时,在人员、航线等方面并无障碍。”
“北京航空扩大业务范围,其实背后意图比较清晰,一方面,国航通过此举可在北京主场获得更多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今后布局二机场留下一步活棋。”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分析。根据此前民航局下发的《关于北京新机场航空公司基地建设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按照航空联盟进行调整,东航、南航等天合联盟成员整体搬迁至北京新机场运营,国航等星空联盟成员企业留守。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下审视北京新机场的战略定位不难发现,北京新机场在服务首都的同时,还要服务雄安新区发展,服务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并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实现错位发展,共同形成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双枢纽。而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国航不会白白错过。
“按照规划,北京新机场将在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到2040年客流吞吐量有望达到1亿人次,同时,该机场还按照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飞机起降量103万架次规模预留了用地。也就是说,未来北京新机场容量极大,而国航如果通过北京航空实现一市两场运营,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资深民航专家刘捷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