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封闭管理到开放管理,成为一项旅游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但与快速增长的旅游发展和人民需求相比,厕所数量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等仍有差距,迫切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旅游厕所服务水平,3月7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四川省旅游景区厕所建设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提到,要坚持“干净卫生、简洁实用、满足需要”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游客使用习惯、便民服务需求,以及清洁环卫作业、作息需要,体现人性化、细节化。将游客满意度、便民服务程度作为旅游景区厕所建设管理绩效重要考量指标之一。
旅游景区厕所应当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环境协调、卫生适用、因地制宜、经济美观、文化特色、人本理念”的原则,围绕“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进行规划。旅游景区厕所建设要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风格、色调等方面要与周边的环境有机融合、与周边的建筑风格相融共生。
四川省旅游景区厕所类型分为一般地区、高山高寒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两大类型。在建设过程中旅游景区厕应充分考虑高山高寒特殊气候、建设用地条件、地方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旅游景区厕所实际需求与效用,重点解决保温防冻、粪便处理、生态环保、选址布局等问题,实现高山高寒旅游景区厕所环境低污染、臭味全祛除、保温新突破的目标。
《规范》明确,旅游景区厕所建设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要求,包括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专用厕位、婴幼儿打理台、第三卫生间等,根据人流规律适度增加女厕位比例。
在旅游景区厕所选址与方案设计时,《规范》要求,根据旅游景区面积、景点分布、游客规模、厕所现状等实际情况,确定新建厕所数量与位置。保证厕位数量充足,厕位总量应达日均游客接待量比率3‰以上。厕所布局合理,位置相对隐蔽,标识清晰,便于找寻。旅游高峰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移动环保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主要游客集散地、主要景点、休闲服务设施集中区应建设旅游景区厕所;以老人、孩子为服务对象的旅游景区,厕所服务区域最大距离宜不超过500米,从厕所服务区域最不利点沿路线到达该区域厕所的时间宜不超过5分钟。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厕所板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对于景区女厕所排队的现象,《规范》明确,男女分开的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不大于(含男用小便器)2:3,2坐蹲位设立比例宜不小于1:5,男厕在保证大便位需求的基础上应多设置小便位,大小便位比例宜不小于1:2。
《规范》明确,需提供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厕所出入口和通道应方便乘轮椅者进入和进行回转,回转直径不小于1.5m。厕所出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20,当场地条件比较好时,不宜大于1:30,厕所出入口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第三卫生间,并宜符合下列要求:位置宜靠近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应不小于1.5m;内部设施宜包括: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杆、挂衣钩和呼叫器、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面积宜不小于6.5㎡;地面应防滑、不积水;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手、挂衣钩、呼叫按钮应符合现行标准GB50763的规定;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并设有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