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的消费转型升级,以及个性化高端旅行市场的持续升温,中国酒店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深刻的革新。近年来酒店业内令人瞩目的资本运作案例频频发生,国际资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入局酒店业,资本的力量斡旋加速了中国酒店市场的洗牌进程。过往高资本损耗、重资产运行、拼资本运营等传统模式或将难以为继,轻资产运营有望成为转型升级新的风向标。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中国地区已签约筹建客房数突破3亿间,成为亚洲第一的酒店增量市场,同时也是商旅消费全球第一大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整个东亚及亚太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将达4.38亿,而中国至少在这一区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1%,即每年将有不少于1.37亿的国际旅游者到中国旅游。
自国际酒店品牌入驻中国以来,其专业管理流程很快成为业内标杆,并迅速提升了中国酒店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理念持续升级,现今中国人已成为高端酒店市场的消费主力,而带有明显西式烙印的国际酒店品牌较中国本土酒店而言,不论是管理还是服务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加之近年来许多中国本土酒店扬长补短,在管理水平、品牌树立、服务质量等方面向国际酒店品牌借鉴与学习,其“源于当地、忠于客户、精于服务”的后发优势,使得中国酒店行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带动中国酒店行业的洗牌进程。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一般情况下,全球酒店行业平均的总资产回报率只有5%,这主要是由行业的重资产特点决定的。纵观国内五星级酒店市场,大多还是缘起于房地产行业的附属品,和房地产行业一样面临着下行压力和行业风险,例如存量过剩、杠杆率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将这种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转变升级为可持续输出的生产方式,是酒店行业实现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型的必经之路。
实际上,诸多国际酒店集团很早就完成了这一跨越,他们通过“委托管理”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品牌输出和扩张。截至2013年底,四大国际酒店集团中,洲际自有物业的比重仅为0.2%、万豪为1.2%、喜达屋为2.95%、希尔顿为4.02%。其中,万豪集团就通过轻重资产并驾齐驱的经营模式,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一方面通过万豪Reits(Host Marriott)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组合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来进行酒店的运营管理,专注于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从而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
而事实证明,这种轻重资产并驾齐驱的模式,是酒店业最佳的商业模式,产生了1+1>2的效果。那么,中国酒店管理集团如何能更好地实现酒店物业的良性持有与转型创新?这些年以来,绿城一直在探寻与摸索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自2007年绿城第一家酒店——舟山绿城喜来登酒店开业以来,十年间绿城凭借主业地产开发优势,在酒店规划营造及运营管理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向前延伸至投资定位,向后扩展至资产处置,另外借助金融衍生工具保持资产流动性,对酒店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酒店资产管理平台。
截至目前,绿城已经完成在浙江、山东、沈阳、海南等地的酒店布局,共计持有12家高品质酒店,各在营酒店的整体运营业绩也均呈良好的上升趋势。2016年业主利润较2015年提升58%以上,2017年预测仍将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在未来,绿城将持续以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通过融资租赁、证券化等金融工具为集团提供充足的现金流,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将致力于培育强化自有的绿城酒店资产管理品牌建设,多维度提升重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