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哈萨克旅游投资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围绕“资源、共识、主题、数据、需求、希望、支持、愿景”十六个关键字八大主题进行阐述。戴斌透露,得益于两国元首倡议的“中哈旅游年”框架下系列活动,两国民众的认知度和好感度明显上升,旅游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4、2015、2016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旅游人次分别为24.89万、24.94万、25.79万,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今年的前三个季度还有两位数的下降。同期的访华哈萨克游客为34.36万、24.15万、22.54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戴斌认为,在肯定中哈合作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旅行商、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旅游保险与救援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民众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还不够深入。此外,两国的边境旅游则可以忽略不计,中国游客对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之外的其它城市和地区还不够了解,对于交通、签证、便利化和旅游品质的评价还不够高。
当代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不能只有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宣传和旅行商对接的“老三篇”,还需完善“新三块”,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他认为,以航空港、定期航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正在深刻改变当代旅游发展格局、游客的目的地决策、旅游流向、流量与消费结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由骆驼连接起来的城市、乡村、沙漠和绿洲,工业革命和二战之后的旅行则是由蒸汽机车、喷气式飞机驱动的,当代国人的旅行则离不开高速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每年1.2亿的出境旅游者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新加坡等近程市场,以及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
对于哈萨克斯坦,现在除了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极少数城市有直飞阿拉木图和阿斯塔那的航班,无论是商务旅行还是观光旅游,都需要中转。1990年代建成通车的中哈阿拉山口——多斯特克铁路是新亚欧铁路的重要节点,第二条铁路通道霍尔果斯——阿腾科里线2012开通运行,第三条铁路塔城——阿亚古兹线也于今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是到目前为止,乘坐高铁游丝路还是只是梦想。加上语言的障碍和签证的麻烦,很多人会视中亚旅游为畏途。
戴斌建议,古老的丝绸之路要成为当代的旅游之路,交通便利化必须提到优先考虑的日程上来。希望在未来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框架下,航空港、通用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互联互通能够得到务实的推进。此外,移动通信、互联网、金融支付、商业保险与旅行救援等配套服务在游客消费决策、消费频率和游后评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事实上,基于互联网的微信、银联(Unionpay)、携程(Ctrip)、中文标识、中文解说系统,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问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了公共服务体系。有了这个日渐完善的体系,才会有面向中国游客的品质保障基础。
戴斌呼吁,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政府,特别是移民、海关、交通和警察部门进一步加强在驾驶证照互认、快速通关、医疗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对于哈萨克这样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实施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这里自由行的。保障旅游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各国政府的高度共识和共同努力,还需要市场主体的广泛介入和深度合作。
相关研究报告: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