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酒店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国际高端与国内高端品牌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经济型酒店影响力正在逐步下滑,品牌升级转型成为关键;精品酒店暂未有醒目的指数表现,但总体向好,未来值得关注;全服务中档与有限服务中档在狂热的市场增长后,也开始向品牌化发展展开探索。而今,全新的酒店业市场已经形成。
毫无疑问,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酒店品牌未来会越来越细分,很多小而精的品牌会推向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百花齐放,谁能争春?
从竞品意识到精品意识,重要的是要打造出自己品牌特性
“我们可以把格局放大一点儿,预期把彼此看作是竞争对手,不如说我们是整个行业内不同的产品,我们在服务不同的市场。”邦泰崃国际酒店集团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魏黎认为,当下中国酒店业之所以会出现“品牌林立、百花齐放”的发展现状,恰恰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而且差异化需求非常强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考虑怎么提升服务去服务于全国甚至全球的客人,让客人有更好的感受。”
嘉佩乐酒店集团中国首席代表梅萍明确指出,“钱多人傻”是过去很多品牌对中国人的认知,但是现在中国年轻消费群体不仅有钱而且有品,小众精品、奢华品牌将会在中国市场得到很好的发展。“付700美金的VIP客户跟付200美金的客户,他们所分享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VIP客户需要更加专属的东西。这是我们集团创始人成立嘉佩乐的初衷。”来自新加坡的嘉佩乐酒店集团非常擅长打造地标酒店,对于酒店选址和筹建都非常谨慎,不求多但求精,历经十年才走进中国市场,首家店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于今年3月盛大开幕。同样是,来自海外的品牌,美利亚酒店集团在西班牙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以做目的地度假酒店起家。多年来美利亚经营的酒店,不论奢华还是中高端酒店品牌,也都是围绕“旅游度假目的地”来做运营管理。“度假、运动、艺术,是我们的品牌基因。”美利亚酒店集团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王颖表示。
近年来,随着中档酒店的发展以及特许经营等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西合璧混血品牌走进大众视野,希尔顿欢朋就是其中的代表。“F.A.C.T.(Friendly友善,Authentic可靠,Caring关怀,Thoughtful周全)是我们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我们要打造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是我们面对宾客时的态度,更是我们彼此之间沟通的方式。我们要带着欢乐的氛围去迎接每一个走进酒店的客人。”为了彰显该特色,希尔顿欢朋对酒店做了功能区域划分,包括大堂、健身房、早餐区,客房设计也大小适中恰到好处,加之独特的色彩搭配,都形成其独特的气质。希尔顿欢朋(中国)投资发展副总裁陈宝柱表示:“未来我们要跟自己的消费者竞争,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就要提供什么。”
对于本土酒店品牌来说,这两年,以中南集团、明宇商旅地产集团投身旅游大住宿板块已经变成潮流,这些传统的地产开发商从最初“自给自足”的重资产模式(自己投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管理、自己退出),开始转向品牌管理和输出,自创品牌也非常多。“我们现在委托管理项目和自己投资项目的比例已经是1:1,26家自己投资的,25家委托管理的。”据明宇商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磊介绍,明宇商旅现在有4大核心品牌:讲究风度和修养的地市酒店品牌——明宇尊雅,汲取了来自中国、泰国、日本和印度等不同东方国家经典文化的东方风情酒店——明宇豪雅,以目的地探索为主题的明宇尚雅酒店,展现真我的年轻型精选酒店——明宇丽雅。而且明宇酒店还特设了三个不同风格的独立的独立餐厅品牌,带给客人独特的体验。中南集团金石世苑酒店管理公司旗下就有高端奢华的金石精品酒店、格雷斯精选酒店,五星级的金石国际大酒店、以及金石公寓。“现在酒店行业的同行竞争意识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互相竞争互相打压的竞品意识,正在慢慢向抓品质、抓管理的精品意识,打铁还得自身硬,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中南集团金石世苑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孙兆刚认为,所有的时间都是由现在来组成的,过去是现在的过去式,将来是现在的将来式。所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是最应该、最合适的生活方式。“我们追求只要消费者到酒店之后所面临的一切,让他们在接触的所有环节中都能够感觉到非常美好,哪怕是简单的问候、简单的一个细节、简单的设计。美好就现在、温暖旅程。”
“现在市场上很多酒店品牌基本上都是以西方的生活方式来做主导的,我们可能更多想做的是说怎么把中国的生活方式推荐给中国的消费者、推荐给海外的消费者。”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酒店集团,雅辰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商业发展及市场总监王亚芳表示,雅辰是一帮传统型的酒店人做的非传统酒店,他们想做的品牌是要适应当当代旅行者的需求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影响到下一代旅行者的创新品牌。植根亚洲,集团旗下品牌包括紫辰酒店、雅辰酒店及度假村(ArtyzenHotels&Resort)、雅辰悦居酒店(ArtyzenHabitat)和世民酒店(citizenM),酒店遍布纽约、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中国澳门等世界门户城市。“未来的酒店肯定是要从衣食住行去深入了解挖掘当地文化,有良好的社区互动。在紫宸酒店即便倡导奢华也是中国式的奢华,我们的酒店不会有西餐厅,所有的酒水都是中式的,我们要把握好这样的酒店开到世界各地去。”中南的金石精品酒店和格雷斯也是面对中欧市场。
魏黎,在酒店行业20多年,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到现在邦泰崃国际酒店集团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做一些有中国精神的东西,传递中国文化。”看到国外很多像希尔顿、万豪这些百年企业都是创始人自己名字创立的品牌,魏黎深受感触,以自己的姓创立酒店品牌“WEI”,WEI代表温暖(Warm)、优雅(Elegant)与启迪心灵(Inspiration),是WEI酒店体验的三大支柱理念。首家店于2016年3月31日亮相天目湖,酒店旨在传达以茶、禅、医、孝文化、养生为概念的服务价值观,用亲切热情、无微不至的东方待客之道,在静谧和谐的环境中,让每位宾客实现内心的平静祥和,身心的焕然一新,达到养生的效果。同时配备了在其它奢华酒店中少见的冥想室与茶室,聘请专业禅修老师,为寻求奢华体验的国内外旅行者带来拥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难忘体验。
别再盯着眼前的竞争,整个酒店行业都需要转型升级
谈及同业之间的竞争,梅萍认为,竞争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是个非常良性的环境,“抱团才可以分享不同”,一个地方只有抱了团才会让人觉得成熟,“有大品牌在的地方,小众品牌才敢进,尤其是一些二三城市,这会让我们觉得很暖心”。魏黎则表示,未来酒店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把自己做大做强,一切都能够化解掉。
谈及行业共同面对的压力,大家普遍提到了消费升级对行业的影响。王颖表示,消费升级之下,整个酒店行业服务的目标对象的需求在变化,这会直接影响到酒店品牌在市场上的应对策略,“能够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去积极应变、满足消费群体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面对需求变化,美利亚作为一个老品牌正在以开放性、包容性的心态在全球发展。
孙兆刚所在的中南集团在从地产公司转型发展为地产公司配套和对外拓展共同发展的格局变化。“将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快速拓展,以对外租赁为主,在原来产品线的基础上或者是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管理的沉淀上能不能经得起未来三年的快速发展,能不能在市场上提升形象,这是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次论坛上,大家普遍达成共识:酒店行业目前的竞争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整个行业如何去做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去做转型升级呢?除了大家普遍在谈的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之外,人才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孙兆刚认为:“中国的市场是非常热的,但是中国的市场变化也是非常快的,这个变化是多方面的:顾客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还有员工的变化。很多事情我们是措手不及的,在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来保证我们的服务品质和管理品质能够持续的在一定的水准上,这也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张磊认为人才问题的出现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脱离不了关系,“酒店业人员的工资在整个中国所有行业当中是排名倒数第二的,仅比农牧业高一些。”从媒体数据也可以看出,凡是跟酒店人相关的薪酬福利、员工发展等等相关的文章、活动总能引起关注和转发甚至形成爆点。人力资源问题,已经上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何解决人才问题呢?
倡导快乐文化的希尔顿欢朋,除了从社会上召集仁人才之外,还成立了欢朋大学,“现在90后、00后小孩非常棒,不像我们70后、80后,思想比较老化,我们要让在酒店工作的小孩感到非常快乐。多岗位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前台可以做餐厅的工作、做餐饮的也可以做前台的工作。”同样的模式在雅辰酒店集团被称为“一职多专”,“作为品牌方,我们要去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员配备降低到最低但又不能降低服务品质。”据王亚芳介绍,未来在雅辰酒店集团可能就没有专门的门童、订房人员等等,科技会解决这些问题。
孙兆刚认为,在人才管理的过程,每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理念或者企业文化,重要的是如何把文化贯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机制很重要,高铁上的乘务员为什么会每20分钟推着垃圾箱走一趟,很简单就是机制问题。”人才建设是需要长远规划的。
在多元化人才发展的实践中,明宇商旅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新老配。在集团层面,有关互联网、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而实际运营管理的高端则任用有丰富经营的人才去落地。具体到下面的单店则采用跟常规酒店不一样的用人策略,“我们的前台招聘年龄放宽在45岁,我觉得这个时代前台不一定要漂漂亮亮、年轻才能吸引客人,我们更希望前台能够给客人带来第一个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员工招工难的问题。”
“服务业不会被高科技代替,高科技会辅助于各个方面。”魏黎表示,竞争升级就是大家在一起去玩更好玩的事情,提供给客人更好的服务。
相关研究报告:
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