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0年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中国主题公园的整体游客量将在2020年前超越美国。作为主题公园的重要分支,海洋公园无疑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主题公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海洋主题公园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争夺市场蛋糕。
日前,大连圣亚宣布拟成立投资基金,聚焦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东北起家的海洋主题公园,大连圣亚与海昌海洋公园近年来在积极“南下”。然而轻资产模式带来的挑战、盈利模式和过度竞争等,均成为“东北系”海洋主题公园南下必须谨慎跨过的门槛。
大连圣亚于日前发布公告,宣布拟募集30亿元成立大连圣亚磐京基金。据称,基金将投向与大连圣亚主营业务相关的优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现代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大连圣亚方面称,借助基金专业化运作团队的投资运作能力,可以加快公司战略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大连圣亚公布的以上项目,除营口以外均位于华东、华南地区。此外,大连圣亚还参与了芜湖、淮安、昆明等地的项目。作为东北旅游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大连圣亚目前已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分别为圣亚海洋世界景区和哈尔滨极地馆,而这两个项目均位于东北,但就目前大连圣亚的布局来看,不难发现公司正在积极向南开拓市场。
与此同时,另一海洋主题公园开发及运营商海昌海洋公园也正在南下布局,现在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涵盖成都、重庆、武汉、上海、三亚等多个城市。尤其是目前在建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一度被认为是海昌海洋公园投入规模最大、布局最为深远的项目。
在扩张过程中,大连圣亚与海昌海洋公园也在进行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内主题公园的“门票经济”广受诟病,海洋主题公园也不例外。大连圣亚明确表示,公司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场馆门票销售。2016年,海昌海洋公园门票销售收入为10.7亿元,占总收入的74.8%。而国外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占比在30%左右。在此背景下,拓宽产业链、布局上下游成为海洋主题公园摆脱门票经济的重要方式。“门票经济是中国主题公园的通病,解决办法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是创新能力和文化积累的成果。”赵焕焱表示。
目前,大连圣亚已经全面布局长三角地区和厦门、三亚等热门目的地;还将通过打造筹建自有资金平台、定向增发、发行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和实施。前文所提及的大连圣亚磐京基金或也与此相关。2016年7月,由极地世界东区改造完成的鲸MALL开业,变为文创商业综合体。而目前大连圣亚签订的一系列新项目,均为“大白鲸计划”下游产品线。
2016年内,海昌海洋公园则以“场景+”为核心,围绕存量项目进行优化升级,并加快海洋文化主题休闲娱乐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和落地。目前海昌海洋公园已与外界合作,推出海洋文化产业创新业务,打造自有IP。2016年,海昌海洋公园首次实现自主IP对非门票业务的营收贡献。
另外,近年来营收疲软的香港海洋公园也将目标放在了综合开发上。此前。据香港海洋公园工作人员介绍,香港海洋公园正在建设的万豪酒店预计明年开业。然而,海洋公园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否合理仍有待实践检验。“就拿酒店来说,建酒店就是靠游客,但是各地海洋公园的活动内容普遍都是让小孩看的,建酒店对游客来说没有太大价值。”陈少峰表示。对于目前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仍有业内人士表达了担忧。在各家圈地同时,如何保证开发、服务的质量,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对于海洋主题公园的综合开发,重点应该放在体验上。“建议此类项目依然要在大城市中进行,这样消费者停留和多层次消费的需求才会不断释放。如果到一些中小城市进行,那么确实可能会有很多新的风险,比如说消费者的重复消费的比例不高,这也会造成此类项目投资成本的加大。”严跃进表示,“换句话说,体验本身是一个途径,要在体验的同时,让消费者的日常旅游消费也可以得到释放,这样才能增加旅游资源的厚度。”然而,目前国内主题公园同质化现象也蔓延到了海洋主题公园市场。不少游客反映,海洋公园的动物、表演各家均没有太大差别。在陈少峰看来,海洋类主题公园与其他种类主题公园的区别,恰恰也是导致海洋类主题公园内部同质化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