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产业从何处寻转机

2020-02-01 12:14阅读:17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的兰州百合,是“独一份”的农业特色产业,它以其鲜明的特色,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20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真抓实干和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兰州百合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了主产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但是,土地超负荷运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单产降低,种苗组培、母籽繁育不能满足种植需求,技术创新落后于产业发展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甘肃省为了支持百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甘肃省支持百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19年,百合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产量达4万吨,外销量达3.5万吨左右,实现了新的增长。

历经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兰州百合已成为甘肃的名优特产、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在政府政策支持、科技力量支撑下,各级销售网络不断完善,小百合已经成为了兰州特色产业中的佼佼者,成为兰州贫困山区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今年卖了4.5万元,还有几亩2月份开挖再卖。”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村民康俊英高兴地说,她种了10亩百合,2019年的收成她很满意,期待开春后的收获。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百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位于二阴山区的堡子村,漫山遍野栽植百合,如今土地虽已封冻,但并不影响深埋地下的百合努力生长。兰州百合属山丹科,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七里河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而堡子村又是“百合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七里河千亩百合母子繁育示范基地。

康明旺出生于1961年,在他的记忆中就有百合,过去全村种了四五亩,统一交给蔬菜公司。包产到户后,他家分了17.8亩地,他便种了5分地的百合。1988年,他的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亩,因为种球有限,只能自己繁育,把土压到根茎上,结出小种球做种子,到1991年,他家80%的土地都种了百合。1996年,亩产4000斤,一斤卖7.5元,当年收入10万元。2018年8月,康明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50户村民加入他的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百合产业。

康明旺说,他在百合种植过程中也遇到过波折。2012年6月中旬,突然发现地里原本应该9月才会枯黄的百合茎叶突然开始变黄,这便是百合的“黄化”症。“黄化”后百合根茎次年复活的几率很小,除去幸存的之外,大量百合会烂根,这意味着巨大的减产和损失。康明旺立即联系农业技术员李斌,李斌让他使用混合药物喷洒,喷洒到两次的时候,“黄化”的茎叶渐渐变绿了,喷洒3次后彻底恢复了。经过培训宣传,七里河区百合“黄化”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近年来,兰州市推行原产地保护与标准化种植,造就了较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兰州百合主产区西果园镇青岗村,还建立了1182亩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3.87万亩标准化示范区和4个示范乡镇,种植户有10954户,无公害百合认证面积达到3.87万亩。

在通向兰州南出口的主干道上,“天下百合第一村”的标牌分外醒目。一路向南,便到了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的袁家湾村。“最早,人用背篓背或者骡子架上两个筐,驮到兰州的市场去卖。后来,用自行车、架子车拉着去,年龄大些的一次拉100多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可以拉200多斤。”回忆起当初卖百合的往事,今年74岁的张宗忠记忆犹新。

时年十八九岁的张宗忠,清晨鸡一叫就出门,20公里的山路,翻山越岭过水沟,赶天亮到城区铁路局市场,一斤卖3角钱,在当时是不少的收入。而最让张宗忠自豪的是,1989年,他和三四个村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百合拉到首都北京去卖。挑选上好的百合小心地装进竹筐,运到货运站,到北京火车站后再坐公交车运到东单、西单、崇文门菜市场售卖。当时百合的收购价是每斤8角到9角钱,而在北京可以卖到1元,有1角到2角的差价,除去路费等花销,还有一些盈余。张宗忠说,此次售卖最大的收获是将百合推向了兰州本地之外的市场。

2018年,袁家湾村在打造百合特色旅游小镇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发展理念,丰富百合文化,并建立了文化展览馆。展览馆里不仅有百合种植、农耕文化的图片资料,还有百合干、百合花蕾、百合酥及脆百合等深加工产品。“我们正在依托百合产业发展小镇旅游,想把百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高作旺说。

为把兰州百合特色产业做“特”、做“强”,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兰州市在强化科技支撑百合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兰州百合名优特精品和知名品牌,突出兰州百合地域特色和原产地保护,在全国强力宣传推介,拓展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获得了“甘肃名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七里河区还获得了“中国百合之都”荣誉称号。2014年,兰州百合入围“全国百家农产品品牌”,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同时,兰州市着力扶持兰州百合企业开发加工产品,形成了系列产品,包括真空包装鲜百合、无硫百合干、百合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调味品等10多种产品。并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品质无害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兰州百合产业化发展,积极建立“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机制,不断开拓市场,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为打开销路,兰州市积极组织兰州百合产业化组织开拓外销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联营或销售代理业务,销售网络已遍布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而且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法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较高的百合市场占有率。

近十几年来,兰州百合价格基本稳定,种植百合使农民得到较高的回报。农民为了多种百合多收入,造成土地超负荷运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单产降低,致使生产环节连作障碍问题突出,特别是种苗组培、母籽繁育没有实质性进展,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由于百合生产模式比较落后,技术创新力量不足,直接影响到产品产量及质量。

在加工环节,存在保鲜落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在产品营销和创意上,存在企业普遍对市场研究、开发不足,经营粗放,品牌意识薄弱,营销手段单一,产品包装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支持百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支持百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百合产品标准化建设,集中解决品种老化、母籽繁育滞后及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当地还明确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业资源优势,坚持“大特色”与“小品种”一起抓,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

同时,通过开展ー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逐步把更多农民培养成懂营销、懂技术的职业农民。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专家学者、规划师、技能人才等投身农业发展。

同时,在产销上做文章,在传统销售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兰州百合电子商务,壮大兰州百合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积极搭乘“三维商城”“淘宝网”“苏宁易购”等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零售终端,让百合的销售体系日趋完整。“2019年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4万吨,外销量达3.5万吨左右。”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李海涌说,2019年的种植面积、产量及外销量相比2018年都有所增加。李海涌介绍,目前,兰州市共有200多家百合加工企业,70座百合冷藏库,库容达到1.6万吨,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3.2万吨;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5家,近90%的百合都经过初级加工畅销粤港澳、珠三角、京津冀及国外其他地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