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白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曾经叱咤风云的浓香型白酒,在新一轮消费变革中,也成为受冲击最大者。消费需求的改变、市场集中度的提升,酱香型、清香型以及其他类型酒类产品的崛起,都使得浓香型白酒的“王者地位”岌岌可危。变革与发展方向何在?如何适应消费者日益变“刁”的口味?这成为摆在浓香型白酒面前的一道难题。
最普适香型拥有最大消费群体
从全国评酒会上香型确立,到如今已经有40年了,但是浓香型白酒依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流地位。这种影响力和全地域覆盖的能力,来自于浓香型的“普适性”,一则在于口感的普适性,二则在于酿酒技术的普适性。按照标准评价,浓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被认为是其赢得大众好感的关键所在。比之于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等品类,浓香型白酒就如同川菜一般,其味浓郁,适合中国人的味蕾。
口感之外,酿造工艺的普适性也成为其从四川迅速扩张至全国的重要基础。比之于酱香型白酒的石窖、清香型的地缸窖,浓香型白酒的泥窖建造方便,也有利于培育菌群。在上个世纪酿酒国企的交流风潮之中,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等企业都曾接待过来自于全国各地大小酒厂的技术人员,将浓香型白酒的酿造技术传至全国。
此外,作为鱼米之乡,四川盛产粮食的特点,也为酿酒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孕育了六朵金花以及大大小小的白酒生产企业,让浓香型白酒的影响力向全国扩张。浓香型白酒的产能与销售额,一度占据白酒业总量的90%,成为当之无愧的香型影响力王者。
从品牌论,浓香型依然是香型王者。四川“六朵金花”中,除郎酒外,其余均为浓香型白酒。在全国名酒中,洋河、古井贡等均为浓香型白酒。实际上,以四川浓香型为根,全国范围内,还诞生了苏派浓香、徽派浓香等。即便是在一些特殊香型的产区内,依然不乏浓香型的身影,譬如以凤香型白酒闻名的陕西,浓香型白酒同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西凤酒也曾推出过部分浓香型白酒品牌。
2013年度中国白酒产能规模1150万千升,浓香占据85%份额;2013年度中国白酒实现销售收入5018亿元,浓香同样占据了75%!浓香型白酒的影响力从过去延续至今,京东2018年第一季度酒水网购排行榜显示,浓香型白酒依然是主流。
从前十名来看,浓香酒占5款,酱香酒占4款,清香酒占1款。同时,在榜单前20中,浓香型白酒占14席,酱香型白酒占4席,清香型白酒占据2席。
消费多元化,浓香型独霸地位受到挑战
虽然在产能与销售额上依然处于顶端,但是在消费多元化的时代,浓香型白酒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其市场表现已经不如从前。2010~2016年,我国浓香型白酒产量保持小幅增长,从2010年的683万千升提高至2017年的1042万千升。2017年,受整体产量下滑的影响,浓香型白酒产量有所回落,降至935万千升,同比下滑10.3%。
2017年,浓香型白酒销售额占比超过一半,约为51.01%;酱香型销售额占比次之,约为15.31%;清香型销售额占比也超过10%,达到12.02文章来源于佳酿网%;兼香型销售额占比5.66%,其他类型白酒占比为16.00%。这表明,浓香型白酒的销售占比已经下降,比之2013年75%的占比下降了约24%。但从产能体量来看,浓香型依然处于第一位。
产能维持在一个庞大体量的同时,销售额占比却有所下滑,这种状况与其他香型的崛起分不开。其中,酱香型与清香型是浓香型白酒目前的最大挑战。酱香型白酒的产销规模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10年,酱香型白酒产量约为27万千升,到2017年,酱香型白酒产量达到37万千升。随着酱香型白酒市场被广泛看好,其他酒类生产企业纷纷加入这一市场。
销售规模方面,2010~2017年,酱香型白酒销售规模呈波动上升态势,2017年,酱香型白酒销售规模达847亿元。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也在近年来崛起,凭借着与“洋酒”等国际化产品口味近似的特点,清香型白酒吸纳了一大批消费者。
浓香型白酒销售额占比与利润占比的表现不如从前,还与经济大势、行业环境的变化有关。2012年后,国内消费市场骤变,严重影响了各地的中小型酒类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浓香型产品居多。在近年市场集中趋势的影响下,原本奉行“香型输出”模式,为全国各地酒企提供基酒的四川白酒“代加工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导致营业额下降,市场萎缩。技术将成为推动浓香型白酒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未来,浓香型白酒企业还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譬如“鸡尾酒化”,代表着技术革新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譬如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高度酒与低度酒的分化等。
一些代表性企业,譬如五粮液,于2019年推出升级版的“第八代经典五粮液”,除了在包装上的调整外,也在酒质与口感上做了微调,更为凸显自身的“个性与特色”。
相关研究报告
白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