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咖啡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即饮咖啡是“便利消费”,那么一罐即饮咖啡究竟装多少咖啡,才能恰当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日本为例,1980年,日本的咖啡店就超过了16万家。但与此同时,以罐装为代表的即饮咖啡消费份额和家庭咖啡消费一度超过了现磨咖啡。这背后是日本对于“便利消费”的需求,依托着上万家便利店和数百万个24小时自动贩卖机构成的零售机制。日本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最主流的即饮咖啡为185毫升的小罐,只有手掌大小。日本即饮咖啡消费频次高,以能量补给为主,小包装便携。此外,日本街道垃圾桶较少,很多人没有边走边喝的习惯,这个容量方便人们在自动贩卖机边迅速喝完便把包装扔掉。
但在中国,除非价格极为低廉,否则185毫升的小罐会让消费者觉得不划算也不过瘾。但也不能像碳酸饮料一样动辄330毫升,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里,咖啡仍然以功能性为主,喝太多咖啡会让人们担心“对身体不好”。中国市场的即饮咖啡常规容量在250—280毫升左右,价格主要集中在每升20—40元。如星巴克星怡杯等杯装即饮咖啡容量在250毫升左右,雀巢冷萃摩卡、味全贝纳颂瓶装则为280毫升。“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在5—10元之间,中国消费者对咖啡与奶香浓郁平衡的拿铁口味较为青睐。”雀巢咖啡业务负责人表示。
超过一半的在外现制咖啡消费者点过拿铁(54%),而美式的比例只有38%。“一旦消费者完全接受了加入牛奶的咖啡,他们更可能转向不加牛奶的咖啡,例如美式或冷萃咖啡等。”英敏特食品和饮料助理研究分析师王皓说。即饮咖啡也是如此。当下,中国消费者更在意即饮咖啡的口味好不好喝,且目前大多人偏爱有点甜、有奶香味的即饮咖啡,孙瑜表示,即饮咖啡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大众市场,而不是满足少量消费者,因此进入市场、教育市场很重要。
挂耳咖啡也好、速溶咖啡粉也好、咖啡浓缩液也好,这些都是过渡而不是咖啡的终极形态,终极形态一定是即饮咖啡。一方面即饮咖啡利润较高,能依托渠道大规模铺货,价格带弹性较大。相关数据显示,即饮咖啡的毛利率最高可达到70%—80%。另一方面,在现磨咖啡以外的品类里,即饮咖啡品质最稳定。无论是挂耳还是速溶咖啡粉,都还是对水温、水量等条件有要求,即饮咖啡最适合“懒人”。
在饮料市场,人们或是选择大品牌,或是更愿意相信实体店推出的即饮副线,比如精品咖啡店BlueBottle在建立了一定名气后才选择推出即饮咖啡。此外,在电商平台上,诸如NeverCoffee等一些咖啡初创品牌也在努力培育即饮咖啡客群。某种程度上,精品咖啡的地域和小众与即饮咖啡的大众性相悖;而即饮咖啡的生产成本与规模成反比,精品咖啡店必须找到稳定的代工厂,才能在保证口味和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
“在日本,很多大品牌会在不同的城市与本地精品咖啡品牌做联名限定,比如,BOSS咖啡会与北海道的精品咖啡推出当地限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即饮咖啡趋势,只是目前,中国咖啡市场要发展成熟还需要时间。一罐咖啡背后的生意还在继续,精品咖啡从业者、咖啡行业的品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开辟更多的机会。
相关研究报告
咖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咖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