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功能饮料成为饮料行业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大小品牌近60个,细分到能量饮料市场,中国红牛在罐装市场仍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约60%的份额,因此中国红牛23年的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坚守和对“食育”责任的担当值得行业研究。换言之,对于市场龙头企业,保证食品安全是基础和底线,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消费场景知识的培育亦是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食物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更能够对我们的情感、行为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状况得到了改善,而近年来由于食物认识误区、不良饮食习惯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让人们吃的更营养、更健康、更科学,以“吃”的实践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食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源于邻国日本的小儿食育教育逐渐被社会熟悉,其实“食育”并非是舶来品,追根溯源,在传统文化儿童诵读经典中就有“对饮食,勿择捡,食适可,勿过择”的言传身教。
在“食育”日益发展为国民教育课题的趋势下,不仅仅再限于儿童和学校。6月21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全国30余家学、协会、学校、企业、媒体等单位,在主题日活动中共同倡导、发起了“食育科普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旨在推动“食育”在我国的创新发展。
作为“食育”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的破解消费者选购食品的误区十分重要。以备受关注的功能性饮料为例,国内饮料工业和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彼时,红牛饮料刚引入中国时藉籍无闻,而且国内还没有此类产品,既无法获取市场监管的批准文书,红牛中文商标也无法注册成功,如同新车无牌,自然无法上路。而在当时的市场中,有人认为含咖啡因的饮料是奢靡生活的象征,有人认为红牛饮料含激素对身体有害。对此,中国红牛的运营方华彬集团以及创始人严彬做了大量的工作。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饮料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首要的工作就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方协调,严彬调整泰国红牛饮料的配方,减少咖啡因含量,并邀请了当时多个政府、协会部门和专家等参加技术论证会,充分论证了红牛饮料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最终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为中国红牛事业的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功能饮料市场准入和发展开了先河。解决的批准书问题,对于中国红牛而言,只是开始自身“食育”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漫长的让公众数值的过程。
红牛正式进入中国时,功能性饮料的概念并不为人所知,一个全新的产品让公众了解并认可,知晓其成分和功能,是一个漫长而需要巨大投入的过程。面对市场困难,中国红牛所有干部、员工用自行车带着两箱红牛,一家一家去销售点铺货,即使是两罐红牛,也要放在货架最明显的位置。90年代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寒冷,严彬亲自带团队一起在长安街上给出租车司机赠送红牛。“当时红牛一点知名度都没有,为了让大家能够喝到红牛,真诚地将一罐一罐红牛送给每一位司机的。”曾和严彬一起创业的华彬前高管说。
如今,中国红牛一年要送出10万箱(240万罐),赠送对象也从驾驶人群扩展到白领、学生、医生、驾校学员、运动员以及各种消费场景中的消费者。中国红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矮胖金罐和黄金版液体的魅力,也打破了之前种种浅显的错误的认知,中国红牛借助赠饮活动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讲解产品知识,“俘获了”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