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渔业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我省稻渔综合种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中期,兴盛于2018年,已成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为赣鄱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乘势而为,综合种养面积迅速扩大。我厅采取“双管齐下”措施,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一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省有近40个县将稻渔工程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达60余万亩。预计今明两年,将有更多的县(区)将稻渔工程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是依托农业结构调整水产业发展工程项目。推进了9万余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创建了10个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引领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2016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9万亩,2018年面积突破100余万亩,两年的时间,种养面积实现翻番,位居全国第5位,预计2019年突破150万亩。
二、提质增效,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我省创新集成并推广了稻虾、稻鱼、稻鳖、稻蛙、稻鳅和稻蟹等六大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渔、粮渔双赢”的良好效益。2018年全省生产优质水稻46万吨、优质水产品9.2万吨,实现总产值50.46亿元,加工流通业产值达120亿元,亩均增收1600元以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益的3-6倍,带动农(渔)民增收16亿元,每亩可减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农药施用量40%以上。
三、借梯登高,稻渔产品品牌日益唱响。借助“鄱阳湖”这块金字招牌,重点打造“鄱阳湖”牌小龙虾、大闸蟹、甲鱼、泥鳅等稻渔产品,利用文化节庆、展示展销、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扩大“鄱阳湖”牌稻渔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2018年,在我厅组织参与的“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上,稻渔产品被抢购一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放的“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主题广告,稻渔产品成了上榜品牌;相关企业多次获得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的金奖。
四、助力扶贫,农民增收之路逐渐变宽。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进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结对,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投工投劳、土地流转等方式,享受稻渔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仅2018年,我省投入稻渔综合种养扶贫资金2110万元,打造了都昌稻虾、余江稻鳖、彭泽稻虾等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增收。据统计,全省有180余家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接3900余户贫困户,为其带来稳定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尽管只是初步的,但凝聚着全省渔业人的智慧与汗水,凝聚着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也凝聚着媒体朋友的帮助与爱护。回顾发展历程,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强扶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工作,2017年7月,省政府计划用4年时间,统筹整合资金360亿元,新建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亩1500元提高到3000元,并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2017年1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计划》,再次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的实施。2018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200多万元用于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建设。同时,各设区市和滨湖重点县(市、区)政府也出台政策措施、召开现场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强引领。全省各地结合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引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出台稻渔产业方案。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台发展方案,重点突出稻渔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另一方面,发布稻渔空间规划。以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契机,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养殖区的一种模式进行空间规划,做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保证了发展空间新格局。
三是始终坚持连片开发强示范。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以沿河、沿湖、低洼田等区域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大力创建百亩示范点、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创新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模式,形成了余干、鄱阳、都昌等环鄱阳湖地区的“稻虾共作”模式;南丰、余江、永修等地的“稻鳖共生”模式;南城、东乡、贵溪等地的“稻蛙共生”模式,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强监管。大力推广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在生产环节上再提升,组织专家制定了《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技术模式操作规程》,指导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保障了稻渔产品质量。在种养技能上再提升,我省成立了全国首家稻渔综合种养院士工作站,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种养能手、养殖大户等,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升了种养技术水平。在质量监管上再提升,支持稻渔基地开展智慧渔业物联网建设,开展全程可追溯试点,实施药残抽检,每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确保了稻渔产品质量安全。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是一项创新之举、也是一项惠民之策,尽管困难很多,但前景广阔、功德无量。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一是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二是在示范推广上下功夫。继续创建并示范推广稳产高效、生态循环、设施先进、标准规范、特色鲜明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三是在科技提升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优化创新研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领域的应用,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四是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参与稻渔品牌创建,利用电商平台拓展产品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知名产品及品牌。五是在培育主体上下功夫。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调动小农户参与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六是在融合三产上下功夫。进一步链接和延伸稻渔综合种养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加快推进稻渔三产融合发展,开发休闲农业、稻渔文化和乡村旅游,拓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新功能。
相关研究报告
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渔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渔业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