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啤酒行业因其产业链长、且涉及的渠道模式和终端体系较为复杂,从产商间、产商与渠道间、产商与终端等多层关系看,啤酒行业各参与方的竞争与合作,都可谓是博弈论在消费品行业体现最充分的实践。从合纵春秋到硝烟战国。中国啤酒行业从1980年代起至今经历30多年发展,初期各啤酒产商快速放量,95年起出现大量的兼并收购,05年前可称为“春秋”时期,形成几大霸主。
至今可称为“战国”时期,基本形成了华润、百威、青啤、燕京和嘉士伯五强割据的状态,五大霸主不断博弈拉锯,且各自形成了基地市场、优势渠道和核心价格带。
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
渠道杠杆,相生共赢,周转为王。啤酒行业属于快消行业,快速周转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啤酒产商通过渠道杠杆共同开发各家主要产商渠道体系模式各不相同。
雪花采用典型深度分销模式,直控二批商;青啤在南方市场采用大商模式,而在北方市场更多采用深度分销模式,当前更加因地制宜;百威和嘉士伯作为外企代表,各地和各渠道操作模式不尽相同,既有采用深度分销制,也有大商模式,市场开拓由经销商主导;燕京沿承其起家及壮大的深度分销模式。
当然,经销商对于产商而言存在着被对手翻盘的风险,而产商和经销商之间长期稳定合作的核心在于周转流畅,相生共赢。
生产商-经销商与终端之间的博弈
前沿战线,步步为营。啤酒在现饮渠道对餐饮终端的依赖度较高,产商-经销商与终端之间的议价权牢牢被后者掌握,除给餐饮渠道高额的价差之外,锁店(排他性销售)、瓶盖费等众多方式均是各啤酒产商为争夺终端的高投入方式,在非现饮渠道亦是激烈的终端抢夺。终端作为各家产商最微观的操作前沿,步步为营,依靠不断积累打下市场基础。
低端产品主要是各区域性定位低端品牌,前期被主流价格带不断升级替代,当前此价格带占比已经非常小。
从酿造工艺看啤酒价格带:德式工艺VS美式工艺。就工业啤酒的产品工艺而言,德式工艺由于发酵时间更长,啤酒花及麦芽浓度更高,成本相应更高,对应更高端产品价格带,青岛啤酒即是德式工艺典型代表,而美式工艺发酵时间较短,口感更为淡爽,消费人群更普及,燕京啤酒是美式工艺典型代表。
结合各家主要产商渠道结构,行业销售餐饮渠道占比达到约40%、娱乐等其他现饮渠道占比约10%,现饮渠道总计占比约50%;流通渠道占比剩下的50%,其中KA渠道占比约10%,传统渠道占比达约40%。
产业链价值分配,终端高利润
餐饮终端高依赖,决定终端在产业链中获得高利润,获得一半以上的利润。由于啤酒现饮(餐饮、KTV、夜场等)渠道的终端抢占成为各家啤酒产商竞争的战线前沿,产商、渠道和终端的议价权在餐饮渠道基本由终端主导,除去产商和经销商支付的锁店等费用外,终端可获得产业链一半以上的利润。
而在流通渠道,终端加价率在30%左右。一般经销商层面毛利率水平在10-15%(各家产商和各种产品或有一定差别),商业模式主要依靠周转效率。
未来行业的产能优化进度有望推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高端啤酒占比提升,影响运费和回瓶等成本制约因素减少,辐射全国的百万吨级别的大厂有望不断投产,附近小厂关闭带来的产能整合也有望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高端产品的淡旺季区别相对更小,对产能利用率的整体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相关研究报告
啤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