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喝酒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不论是时代造就的酿酒工艺,还是国人的饮酒文化,都是根植在中国人骨髓之中的热潮。但是在国人的酒桌之上,喝酒的时候吹吹牛,好像也是一件特别普通而又普遍的事情。而古人饮酒,更是发乎情,止乎礼。吹牛也好,劝酒也好,说话的方式可与现代人的劝酒大有不同。
中国酒文化:古代在酒桌上是怎么吹牛的?
在流传下来的诗文篇章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诸如“会须一饮三百杯”、“饮如长鲸吸百川”、“五斗解醒”这样的诗句。就连武松大哥,都喝十八大碗酒了,还能过景阳冈打虎呢……在喝酒这件事上,古人可真是太能吹啦!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只吹杯数,不吹度数。
古代宋元之前,大多饮用发酵酒,用高粱或大米作为制酒原料。大米做的是米酒,一般仅有几度。高粱做的是黄酒,最高也才一二十度。这两种酒先后占据社会的主流,但因为度数都较低,所以古人才能动不动就喝十几碗。
一饮一斛,五斗解醒
管它杯子大小,统统算作一杯。
根据今人的研究推算,东汉时的1升仅合今天的200毫升左右;两晋时稍大一点,约合253毫升;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制度混乱,约合今天的300至600毫升不等;唐代1升较大,约合现在的600毫升。按此算来,李白饮酒1斗,相当于今天的6000毫升左右。现在的酒瓶一般为每瓶5-600毫升,也就是说李白时期的1斗不足今天的10瓶,而且当时他所饮的酒又是度数很低的酒。凭李白的海量,喝下去确实问题不大。
中国酒文化:古代在酒桌上是怎么吹牛的?
一生大醉能几回,何不豪饮到天明?
彻夜畅饮,打持久战。
在古代,群众业余生活贫乏,时间多的是,能打发光阴的事情却又屈指可数。相邀喝酒,通宵达旦,自然是平常事。反正长夜漫漫,时间战线拉得长,累计起来喝下的酒自然就多。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吹牛又不需要公证,何必较真?
那些写古人饮酒海量的语句,一般是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诗歌里,既不是严格的观察记录,也不可能请公证员现场监督,不必太较真。夸张,是中国文学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法。
其实古代人的这种吹牛方式,恰恰向我们透露出了那个时候的人们,所生活的日常背景,例如说上述一句吹牛,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那个时候的人们,娱乐方式可没有现在人那么多,喝酒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一种娱乐,所以一生大醉能几回,喝上一回便是需要畅快淋漓。而所谓的一日三百杯自然不像是现代的酒度数那么高,三百杯也不一定是我们现代的酒杯那么大,而这些,恰好就是我们对于古代人喝酒的觉得是吹牛的一种认为。比较如果度数低,酒杯也只是品一个味道的小小口,这慢饮慢品,三百杯自然不在话下。
相关研究报告
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