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乳企的两个转型

2018-06-23 05:40阅读:36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乳品行业的这些企业一批批地没了,又一批批地新建起来,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回忆三十六年的从业经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感慨到, 不能紧跟行业脉搏发展、不能创新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饲养区要转移、产品构要转型。面对乳品市场饱和现状,我国乳企前进的新道路已呈现在眼前。

谈及乳企40年间的变迁,“数量减少,规模增大”是一大特点。2007年,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近1600家,截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不超过650家。由于以前的企业规模很小,技术装备水平差,所以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而保留下来的企业和新企业都在向大规模企业发展,这就导致了我国乳企数量在减少。

从企业单日供应液体奶体量的增长情况看,1978年,北京、上海生产的消毒牛奶(鲜奶、低温奶)分别大约在80吨、130吨左右。到了2016年,以北京三元等几个生产低温奶的企业估算,北京市场每天的液体奶供应达到250吨,上海大约在540吨左右。

2000年后,我国乳制品增长速度放缓,增幅很少超过10%,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状态。面对市场饱和现状,乳企在奶源的发展、基地的分布、产品的结构等方面都应思索如何改变。对此他提出,一是奶区饲养区域向销区转移,二是产品结构转移,即从做奶粉向做液态奶转移。

“过去我们草原乳业都是做奶粉的,现在奶粉做不了了,应该向液态奶转移。城市乳业,因为受到奶源的限制,它的生产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我觉得应该向外缘发展,可以向农区、牧区发展然后把产品运到城市。”宋昆冈这样解释。

对标全球,由于饮食习惯与外国消费者存在差异,我国乳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和国际上差距仍然很大,固体乳制品大量依靠进口,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按照国际统计数据,世界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100公斤,我国只有30公斤左右,只能达到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关,我国乳品在品种方面与国际也有差距。以干酪为例,国外干酪的生产可以达到牛奶使用的40%以上,但中国更习惯喝牛奶,因此生产干酪很少,这就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们现在的产品结构都是满足老百姓喝奶,在吃的方面比较少,比如干酪,奶油,还有一些作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这部分主要是依靠进口,还有大批奶粉,用于食品加工,奶糖、巧克力、面包、饼干、冷饮,生产婴儿粉用的基粉有些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应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一些产品生产。”宋昆冈说。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乳制品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乳制品的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最主要因素是高昂的原料成本。宋昆冈表示,我国牛奶价格超过国外至少三分之一,一般牛奶的收购价格在每公斤三块到三块五左右,而国外是两块到两块五左右,差了一块钱,这就拉高了产品的成本。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