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不同产区、不同体量的葡萄酒生产商都在做一件事——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葡萄酒与烈酒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预计到2021年消费额将达近23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与烈酒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成本高企是发展掣肘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74.94万千升,同比增长17.44%;进口总额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6%。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国产葡萄酒产量下降了5%,为100万吨。在国产与进口此消彼长的局面下,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正面临被进口品牌蚕食的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国际葡萄酒展览会上,有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智利等数十个国家的酒庄和企业参展,然而却鲜少看到中国葡萄酒品牌。谈及国产葡萄酒,多位参展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直言,国产葡萄酒“成本太高”。
北京龙泽上谷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欣新认为,成本高企与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晚有关。要建立一个葡萄酒庄,前期投入比较高,首先苗木种植三年不挂果,此外还包括酒庄房屋建设、设备采购等基础设施投入,与此同时,还要面对葡萄产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在葡萄酒产业经济专家、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教授刘世松看来,税费高企是国产葡萄酒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将葡萄酒列入不同的产业,国内将其列为工业产品,国外将其作为农产品来对待。”他介绍道。
产品类目不同带来的税费差距巨大。据他介绍,我国工业产品税费种类繁多,而农产品税费种类少,且能享受到国家补贴。葡萄酒产品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以及其他税种,税收成本已经占到总成本的40%以上。“根据我国国情,将葡萄酒列入农产品不现实。但是行业一直在呼吁取消或者减免对葡萄酒征收消费税,扶持葡萄酒业的发展。”刘世松表示。
关税拉低刺激进口葡萄酒增长
一方面是国内葡萄酒业的税收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是进口葡萄酒的关税成本大幅拉低,这使得进口葡萄酒“攻城略地”步伐逐步加快。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自5月1日起,我国将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从目前的17%降至16%,这1%的下调幅度将使进口葡萄酒的总税收在价格中的占比从目前的48.2%降至46.93%。降税政策将会促进进口葡萄酒的增长,尤其是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这些已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目前,中国已与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格鲁吉亚等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葡萄酒进口关税大幅下降的同时,进口葡萄酒价格也相应下降。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葡萄酒总额达8.48亿澳元,同比增长了63%,而10年前这一数字只有2700万澳元,仅为2017年的3%。“目前,智利、新西兰葡萄酒已经享受零关税,澳大利亚葡萄酒也将实行零关税,中国葡萄酒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只有把自身的葡萄酒文化讲好、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持久发展。”刘世松表示。
作为中国葡萄酒业的从业者,李欣新非常看好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在他看来,国产葡萄酒企业坐拥“地利”,与本土食物、消费者有着最直接的沟通,能生产出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此外,从产品标识辨识度、供应链、消费者接触度等方面来看,国产葡萄酒有着进口葡萄酒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国市场庞大,中国葡萄酒业生命力强大,现在尽管处于越冬状态,但是积蓄力量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李欣新说道。
相关研究报告
葡萄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