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团混改的进一步推进让酒企混改话题迅速升温,无独有偶,中粮酒业混改也进入了倒计时。翻阅国内酒企混改不难发现,2015年多家白酒企业开始进行混改,其中沱牌舍得、山东景芝作为白酒混改的先行者,虽然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但却拉开了国内酒企混改的大幕。近两年,五粮液、老白干、剑南春等国内多家酒企进行了混改,通过外部资本和多方持股的方式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与2015年萧条的市场环境不同,现在白酒市场回暖也给混改之路奠定了一定基础,外部优质资金更加看好酒类领域。但这并不能说明国内酒企混改已经进入快行道,毕竟国企混改必须要面临平衡各方关系的问题,而其中政府、国资委、投资方、企业高层、职工和合作商利益均牵扯其中。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混改基本分为四个方式:股权出让,与业外资本合作;员工持股,激发企业内部积极性;大企业并购小企业,形成同业合力;优质大商参股,深度捆绑产业链。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混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混改必须要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因为涉及到多方利益,这是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酒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白酒企业中,国资长期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现在通过混改寄希望于民资,必然面临着利益的再分配,如果这种分配制度不能合理照顾双方的利益,必然嫌隙暗生,为企业重生带来重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