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是对当前中国乳业和奶粉业的最好写照。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奶业规模化养殖取得突破,可奶牛养殖成本高、牛奶收购价格低的现实依然存在。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奶粉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7年,在经济大环境仍旧不景气的背景下,上游养殖业依旧日子不好过,业绩下滑、背负包袱甚至资金链断裂,深深刺痛每一位乳业人的心。
不过,中国乳业的新时期也即将来临。
上游乳企仍处“寒冬”
国内上游养殖企业在2017年过得并不容易,营收和净利润下滑仍是大面积亏损。相比去年,国内上游养殖企业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未能脱困。
现代牧业前三季度净亏损7.28亿元,同比上半年亏损6.66亿元持续扩大,相较去年同期亏损增长了4.17亿元。西部牧业前三季度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亏损0.8亿元,下滑40%。中国圣牧(港股01432)前三季度营收20亿元左右,同比下滑20%左右;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跌70%左右。
现代牧业、西部牧业等上游乳企的全产业链模式遭遇诸多挑战,而辉山乳业的轰然倒塌算是一个典型案例。今年3月24日,辉山乳业股价跳水,300多亿元市值蒸发。
蒙牛乳业则在今年1月4日收购现代牧业16.7%股权,此后蒙牛多次减持现代牧业股份,还在于其亏损拖累蒙牛业绩。另一家乳企圣牧再找到大北农集团作为靠山后也仍在苦寻出路,创始人姚同山的退出也让圣牧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为缓解原奶产量居高不下的困境,消化库存,现代牧业、圣牧等也将产品进行打折销售。不过,打折意味着利润的摊薄,虽然能够以价换市获得一些销量,但并非长久之计。
重塑格局
2017年奶粉行业确实迎来“最难熬”的过渡期,奶粉新政大限将至,国产奶粉主导新政的大局已定。12月2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第30批配方注册名单,至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已批准了867个配方。
在这一年里,国内奶粉市场江湖波涛汹涌。奶粉新政提高了我国婴幼儿奶粉的生产门槛,“小、散、乱”将全部被清出市场。“奶粉新政提升行业集中度,渠道深度调整,优化市场产品结构和品牌结构,促进行业整个良性竞争奠定基础。”宋亮表示。
截至目前,包括伊利、蒙牛、贝因美、君乐宝等多家国产奶粉企业顺利获批,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多家外资品牌也成功闯关。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在获批注册的配方中,国内产品配方占总数的约80%,国外产品配方占20%。而从奶粉市场的情况来看,惠氏、美赞臣等洋奶粉依旧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大量外资奶粉品牌不获批也仍能通过跨境购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目前部分外资品牌甚至不打算申请配方注册。
跨境电商新税制的延期为外资品牌奶粉跨境购留下了一个口子,挤占国内乳业消费,也对传统的国内奶粉产品价格体系造成冲击。“跨境电商新税制的延期没有确定具体时间,在注册制完成后国家或许会整顿海淘代购渠道。”王丁棉表示。
对于获得配方注册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利好,但成功通过奶粉配方注册留在市场上的企业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奶粉行业日趋饱和,大型奶粉及食品企业从传统婴幼儿奶粉等转向市场增长空间更大的健康食品产业,多元化发展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相关研究报告:
奶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奶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奶粉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