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牛肉产业现有竞争者数量较多,可以分为三大大阵营:第一阵营是进口品牌阵营。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是牛肉生产大国,是我国传统牛肉进口国家,在国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第二阵营是国内品牌企业,该类企业主要集中在牛肉主产区,并且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如科尔沁、横都、皓月、福成五丰等。第三阵营为中小企业阵营,这一阵营集中了最多的企业,但是基本上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而具备必要的产品检测能力、能够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数量较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淘汰充足。
近年来,国内牛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相比较而言,牛产业仍处于产销脱节、产业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养殖、加工、销售各自为战,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链条上,弱势的养殖环节无法对应强势的加工企业,让加工企业有了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权、定价权。未来,随着竞争日益激烈,行业龙头企业的资金、规模优势不断凸显,行业内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依托的联合、收购、控股、参股等重组行为将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牛肉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牛肉的生产经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方面引进设备,一方面购买活牛或开发养殖基地,还需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品牌壁垒,能够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并利用完善的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售至国内外。因此,牛肉行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资源壁垒、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
供方(牛肉上游企业)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牛肉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1)供方行业(如牛肉原料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2)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我国牛肉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为活牛。我国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牛出栏,但由于我国牛肉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偏紧,需大量进口国外产品,因此对于供给紧缩的年份,上游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针对此种情况,目前牛肉生产行业主要表现为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节省生产成本。
购买者(牛肉下游顾客)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牛肉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牛肉的下游顾客主要是终端消费者、餐饮连锁机构、中高端酒店等。下游购买者多且分散,普通消费者购买量不大,议价能力较弱,而大型餐饮连锁机构、中高端酒店采购量大,具有规模化生产优势,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牛肉产品属于日常肉类消费品,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必需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就具体消费选择来说,消费者有可能因牛肉产品价格比较劣势,而选择猪肉、禽肉来替代牛肉产品。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牛肉产业不存在替代品,牛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企业较多,品牌企业也较多,但我国牛肉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就行业内领先大型企业来说,在广阔的市场中所占份额都较小,行业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市场牛肉品牌较多,目前行业排名前四的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30%,即CR4<30,市场集中度为竞争型。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白热化,行业龙头企业的资金、规模优势不断凸显,名牌产品为依托的联合、收购、控股、参股等重组行为将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相关研究报告
牛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牛肉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牛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