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制糖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在2010/11榨季以前,国内制糖供应量的60%都来自广西。2009/10榨季我国制糖进口量为147.7万吨,与2008/09榨季相比增加了44.4万吨,增幅42.92%。随着国际市场制糖产量的增长,国内外糖价差的拉大,进口量增长的幅度更大。2010/11开始后的三个榨季,国内制糖进口量水平分别达到207万吨、426万吨和320万吨预估。
据中糖协提供的数据,长期以来,我国原糖年加工能力都在300万吨左右,但由于2010年之后,国内外原糖价格差持续增大,使用进口糖加工生产,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收获更高的利润,因此许多糖企上马,加工产能投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高利润的刺激下,众多原糖加工产能盲目上马,结果就是这些加工业逐渐发展成产能过剩的行业。
但许多企业由于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即使是进口利润已经不再可观,它们也会选择充分利用配额进口原糖,甚至在配额外进口,以此摊低工厂固定成本带来的损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近年来国内食糖进口量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6月末,中国制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296家。另据中国糖业协会公布,我国原糖年加工能力已由2010年的300万吨,扩大到近700多万吨。
另外还有新的原糖加工企业在筹划。截至今年7月份,2012/13榨季原糖加工企业共生产精炼糖183万吨。为避免产能严重过剩,遏制企业盲目发展,今年8月15日,中国糖业协会发出《关于防止盲目扩大原糖加工产能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原糖加工产能。
国内原糖产能的骤增,并没能如期给糖企带来可观的利润。相反,在2012/13榨季,广西、云南、海南、黑龙江等多地的糖业企业面临全线亏损,整个行业陷入经营困境。如何冲破迷局,寻找到转型升级良方,成为众糖企关注的焦点。中糖协指出,一些企业纷纷投资新建以进口原糖为原料的加工厂,致使我国原糖加工能力大幅增加,同时使我国制糖产业结构失衡,其危害一是导致原糖加工行业恶性竞争;二是影响国内糖业产业安全。
国内企业亏损的一大主因,就是在大量涌进国内市场的进口低价原糖面前,毫无招架能力。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存在良种缺乏、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及先天自然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致使我国生产食糖的主要原料—甘蔗的种植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据了解,甘蔗的成本占到制糖总成本的70%以上,我国广西等产区的甘蔗收购价在450元/吨以上,而印度、巴西等国糖料蔗成本换算成人民币后,不足300元/吨。国内糖企要生存,必须转型升级,降低原料成本。
相关研究报告:
制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制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制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