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伊利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有机奶第一品牌Stonyfield后,近日光明旗下新莱特宣布完成对新西兰乳业公司NZDC100%股份的收购,此外,澳优乳业也宣布收购澳洲乳企ADP100%的股份和Ozfarm50%的股份。在经历了一波收购高潮后,中国乳业企业国际化的速度有所放缓,乳业企业国际化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国际化的成效如何,未来又将怎样?
资料显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跨国并购高潮后,近两年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减慢已成共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融资困难,面临当地的政治经济风险以及经营不善等,此外,近两年美元持续升值也使国内企业面临更高的汇率成本和更大的海外投资风险。
而中国乳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述问题。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乳制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贝因美作为国际化很早的乳业企业之一,自2014年后公司业绩却连年下滑,最新公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贝因美2016年全年实现营收27.64亿元,同比下滑39.02%,净亏损7.8亿元,同比下滑853.24%。而雅士利自2013年被蒙牛收购后便进入业绩下滑通道,甚至出现亏损,近日,雅士利国际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16年雅士利实现营收22.03亿元,同比下滑20.2%,股东应占亏损为3.2亿元,同比下滑370.7%。
而在融资方面,业内人士分析,政府给予乳企海外融资的扶持资金较少,附加条件多,并严格限制资金使用方向。
对此,宋亮表示,在融资方面,中国乳企获得的政府扶持政策资金确实很少,包括伊利在内的很多乳企都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海外建厂和并购。而在经营状况方面,在国际化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企业业绩不好,但这些企业国际化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例如贝因美在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进行的投资,对公司长期发展是利好的。
不过,乳业行业的国际化近两年也确实出现放缓。宋亮表示,乳业的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乳企进行海外投资来布局本国市场;第二个阶段是中国乳企海外投资间接扩展国际市场;第三个阶段是中国乳企利用自己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2013年和2014年是中国乳企海外投资的高潮,国内很多大型乳企通过海外投资来布局本国市场,处于国际化第一阶段,如今高潮期已过,很多乳企都忙于处理消化吸收并购的企业,海外并购的体量远不如之前。
而在奶粉新政背景下,很多小企业都在抓紧海外建厂,对此,宋亮表示,如今很多小企业甚至产业外资本都在进行海外投资建厂,为的是在2018年以前获得更多的奶粉配方注册资格,这些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较小,建厂多采用干法工艺,并不为了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而单纯是为了规避新政,这种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也不能长久。
即使如此,奶粉新政的大背景却促使乳业第二轮奶粉并购高潮的到来,宋亮介绍说,在奶粉新政的大背景下,很多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配方注册资格不得不去海外收购工厂,包括澳优刚刚收购的ADP100%的股份和Ozfarm50%的股份和光明乳业旗下新莱特刚刚收购的NZDC100%股份,它们的收购行为和很多投机的小企业不同,它们的收购是为了企业长期的国际化进程,而这就使得乳业国际化的第二轮高潮预计于2018年到来。
乳业国际化的第二波高潮预计会使中国乳业国际化进入第二阶段,“当前飞鹤在加拿大设厂,澳优、圣元、贝因美、伊利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寻找新的市场,伊利意欲收购美国有机酸奶第一品牌,光明旗下新莱特为a2代工都是乳业国际化第二阶段的前兆。最终乳业企业获得的不只是技术、奶源稳定性和国际形象等的提升,它们最终将走向国际市场。”宋亮如是说。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乳制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