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烤肠是一个有着相当长历史的产品,至少有四五十年的发展历史。消费者对这一产品也非常喜爱。发展前期,台湾的烤肠市场并没有取得较快发展,全台湾每年烤肠的市场规模20亿元左右,这和台湾的人口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而90年代引入中国大陆,台湾烤肠取得了较快发展。烤肠虽然成熟于台湾地区,但真正得到发展是在大陆,人们也习惯性的将烤肠产品冠以“台湾”二字。
台湾夜市文化与产业也是烤肠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于台湾人而言,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不仅各地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包括美、欧、义、亚热带地区、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湾吃到。
台湾小吃与夜市文化更是独步全球,种类多样,是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蚵仔煎、蚵仔面线、台湾烤肠、臭豆腐、炒米粉、大饼包小饼、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但仔面、润饼、烧仙草、鱼丸汤、筒仔米糕、花枝羹、东山鸭头、肉圆、卤肉饭、鸡肉饭等,皆是台湾风味独特的小吃名食,价位便宜又好吃,并且可以吃出该地的人文特色。此外,夜市也是台湾饮食的特殊的文化,每个夜市充斥琳琅满目的特产与小吃美食,各有不同的特色与风味。通过地方小吃,游客可以更认识地方特产、文化与人文典故。烤肠作为中西合璧的肉制品也受此种文化影响。
台湾香肠有许多变种与创新,士林大香肠为其一。巨无霸级的大香肠创始于台北士林,比传统的香肠要大上多倍,较大的尺寸很少人买一整条,一般只秤重切片出售。大香肠的肉质略显松散,不若传统小香肠的紧致弹牙。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台湾烤肠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台湾香肠的另一创新是远近驰名的大肠包小肠。大肠包小肠有点像美式热狗,大肠是蒸熟的糯米肠,小肠则是台湾小香肠。店家先将糯米肠和香肠分别炭烤,接着把糯米肠剖开后塞入酸菜、黄瓜、香菜等各式配料,再夹入体积稍小的香肠,涂上酱料后置于特制的袋子,食客握在手里以挤牙膏的方式食用,简单方便。
大陆的冷冻食品产业,有很多产品都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甚至在名字上都打着“台湾”的烙印。台湾烤肠的发展历程,绝对可以称得上两岸冷冻食品产业发展交流的绝佳案例,也证明了台湾的冷冻食品产业对大陆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但目前而言,大陆冷冻食品产业对台湾烤肠的学习,还仅限于产品与工艺本身,而随着台湾烤肠这一产品近年来进入发展瓶颈期,大陆产业界在产业发展模式、市场规范等方面,还有更多需要向台湾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关研究报告
台湾烤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台湾烤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台湾烤肠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