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东中西部多个省市采访时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城乡饮水安全形势稳步趋好、不断改善。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水安全意识和财政投入的持续提升,我国部分城市水源保护和水质提升进步明显。曾几何时,湘江污染全国闻名。随着湖南省大力实施湘江治理工程,近年来湘江水质持续好转,原水多项关键指标明显改善。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长沙监测站站长谢晖说,根据连续5年监测数据分析,今年与2012年相比,湘江长沙段氨氮含量下降了48.65%、镉含量下降了55.07%、汞含量下降了96.30%、铊含量下降了35.29%。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市近年来制定了《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系列法规规章,将保障饮用水源地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摆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位置,落实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38个区县64个城市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最近5年没有发生水源地环境安全事故。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周丕全称,他们每两年要对湖北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水厂做一次国家规定的106项水质监测指标全分析,不达标的指标只有六七个。他说,大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不大,地级城市有保障,少数部分指标不达标的县主要是管理问题。
除了城市饮水安全得到较大改善外,经过“十一五”“十二五”连续十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同样得到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取得长足进步,累计完成投资金额75亿多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468处,新增供水能力118万立方/天,累计解决1336.82万农村居民及204.95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