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化”改革迎首次大考

2016-11-27 04:46阅读:28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今年启用新的玉米流通机制,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取代了已实行9年之久的官方定价临时收储政策。这一被外界称为玉米(玉米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市场化”的重要改革推出之后,在年终岁尾迎来首次大考。进入11月,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上的吉林省和往年一样迎来玉米收购高潮。该省省会长春市下辖的“县级市”榆树,有“中国产粮第一县”的称号。在县城周边的公路两侧,每隔不远便可见排着长队等待粮企验收的送粮车辆。榆树市副市长高洪洲介绍,在政府引导农民了解了市场行情动态后,出现了这种大规模适时售粮的场面。

承包种粮大户丛建感受到了市场化机制带来的“压力”。以公顷计,各种费用相加约需15800元人民币,按照目前每斤0.75元的市价,1公顷20000斤玉米的销售收入加上政府补贴总计17400元。不过丛建对未来表示乐观,虽然市场化收购价格降低令农民盈余减少,但土地租赁价格明年起将会大幅下降,对于手握大型农机具的农民来说,降低生产成本的规模化经营迎来良机。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是中国商品粮的主产区,一直承担着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产量逐年递增的同时,每年亦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据吉林省粮食局最新发布的数据,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70亿斤,其中玉米600亿斤。

吉林省粮食局副局长杨光介绍,综合收储、深加工等需求端情况分析,预计该省本年度玉米仍供大于求320亿斤左右。“这部分结余数量,需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入市。”这也正是玉米收购新政的目的之一。在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得益于利润空间的增长,粮食加工企业开工率开始增加。“2013至2015连亏三年,企业濒临停产。”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刘洪举直言,国家实行临储政策时期,高昂的玉米收购成本让企业难以维系,如今市场化定价降低了成本自然让玉米加工企业有利可图。据中国官方透露出的信息,制定“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玉米收购新机制,意在解决中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如近年来出现的玉米、棉花等库存过高,大豆、白糖等又过度依赖进口。对此,杨光认为,新机制将有效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